97711a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素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三明文化繁荣

发布时间:2019-03-29动态浏览次数:22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然要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自身实力。福建三明虽是一个新兴城市,但其构成区域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客家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船政文化和根深叶茂的革命红色文化以及得天独厚的闽学文化,因而三明有着足够的文化自信的基础。有了文化的自信,还必须有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包含着对文化的传承、改造和创新,一个民族的文化无论如何悠久和博大,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创新发展,必然为历史所淘汰。唯有文化上真正自觉,才能主动担当对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才能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设身处地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去吸收、创新、发展、繁荣文化。

文化自觉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自觉,还有党和国家的文化自觉,当然,关键的还要靠政府执行层面的自觉,只有政府执行层面真正认识到文化的社会意义,并按照文化的规律去做文化的事,党和国家的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得以实施与实现。

进入新时代,按照十九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三明在继承、发展、繁荣地方优秀文化方面仍然大有可为。我认为当前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统一思想认识,从实际出发,确立三明市文化传承发展的主攻方向,塑造独具特色和深远影响的文化品牌

三明是著名的中央苏区、闽学发源地、客家祖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发源地,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如何利用这一文化富矿,打造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深远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既考验着三明人的智慧,也决定着三明未来的文化发展战略,更意味着将把三明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丰富的文化资源,往往给决策者带来选择的困难,三明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境况。一个城市的文化塑造,既要考虑地方特点和原生性,又要权衡文化自身的内涵、影响力和可塑性。闽学,是中国唯一以省份的简称命名的学派,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唯一可与儒学比肩的学说,也是唯一被朝廷作为国家考试出题标准的学说,不仅影响了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而且对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钱穆在《朱子新学案》中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而闽学,又恰恰孕育、成长于三明,三明作为“闽学之源”实至名归,不容争议。三明打造闽学品牌得天独厚,我们要抓住机遇,全面落实《三明市朱子(闽学)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把三明建成具有闽学文化特色的文明城市。

二、以“闽学之源”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闽学文化品牌建设

三明是闽学先贤习道、研道、传道的主要活动地,是闽学文化孕育、形成、发展的核心区域,留下大量闽学先贤的遗迹遗风遗存。闽学四贤中,杨时、罗从彦出生、成长、终老分别在将乐和沙县。李侗在三明驻留十多年。朱熹诞生在尤溪。闽学文化是三明最具地域文化特色、最有影响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打响闽学文化品牌,对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地域文化发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三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加强闽学文化源流挖掘。加强对闽学鼻祖杨时,以及传承者罗从彦、李侗和集大成者朱熹等闽学先贤的文化遗存的挖掘,追踪和揭示中国文化南移的源流和脉络,展示福建学人即闽学先贤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主流文化思想发展的贡献。

.建设一批闽学文化名村。按照《三明市建设朱子(闽学)文化品牌“五个一”工程方案》,充分利用杨时、罗从彦、朱熹等闽学先贤文化遗存,推进闽学文化与美丽乡村相结合,将闽学文化元素融入文明乡村、生态景区建设,兴建一批具有浓厚地方人文气息的闽学文化名村。

.推进闽学文化教育。组织编写闽学文化乡土教材、简明读本,形成针对不同对象的系列教材。在我市高校开设闽学文化选修课程,在中小学、市委党校、老年大学等开设闽学文化专题课程,推进闽学文化教育常态化。同时,把闽学文化教育融入旅游观光等文化活动中,整合我市“闽学四贤”文化旅游资源,创建形成一条“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闽学文化旅游观光线路等。

三、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和发展三明优秀文化

1. 加大支持帮扶,强化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和研究力度。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存在着很多困难,需要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重点实施一批红色文化保护建设项目。一是加大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修缮保护与革命纪念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重要纪念设施的保护等级,加强修缮建设,提升展陈管理水平。二要支持做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培养与建设一支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在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指南中,列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开发研究课题项目,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工作。

2.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规划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与精品景区,尽快把红色旅游培养成当地主导产业,使红色旅游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

3.打响世界客家品牌。为使宁化石壁成为举世公认的孕育客家民系的摇篮和世界客家人的总祖地,打响客家品牌,我们要坚持每年举办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提升石壁客家论坛的规模与档次,积极开展客家文化课题研究,继续扩大海峡两岸客家小吃节影响。

4.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发挥我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优势,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响“满意在三明”品牌,促进文明创建常态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市民文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等教育平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5.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节。借鉴和创新沙县小吃节、永安竹笋节等做法,充分利用闽江源文化、丹霞文化、擂茶文化、建莲文化、孝道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及泰宁梅林戏、永安大腔戏、沙县肩膀戏、尤溪小腔戏、将乐南词等特色戏曲,建立富有各地特色的文化艺术节,将地方特色文化展示展演与学术研讨交流、休闲旅游观光等结合起来,形成规模,营造声势,扩大影响。

当今时代,文化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我们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把握时代的潮流,把三明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程作为战略工程、铸魂工程、民心工程,自觉参与文化建设,加快三明文化的繁荣昌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