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做好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基于立德树人视域构建新时代高校党员教育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好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这对于提高高校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发挥高校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引导师生党员在深化理论学习和强化实践能力中进一步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高校党员教育机制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新时代召唤新使命,新使命催生新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已然是当前高校党的基层组织面对新使命和新要求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要做到这一点,紧抓时代与政党这两个主题则是理解新时代高校党员教育的价值意蕴的主要着力点。
(一)构建教育机制,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题中之义
学习是激发人们保持奋进的最好的方式。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巩固自身的执政,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政党都十分重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2]因此,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秉承优良传统,持续加强教育学习,科学建设学习型政党,这对于顺应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以党的先进与智慧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构建教育机制,是党的建设的本质诉求
政党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和政治生活群体,始终是一定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一定阶级先进分子的一部分。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由此可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关键在于要“勇于自我革命”,要积极强化教育引导。因此,切实有效地开展好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这既是对现代政党运动规律的尊重与遵循,也是党的建设的本质诉求。
(三)构建教育机制,是立德树人的现实需要
立德树人,基础在立德,关键在树人,其最终目标是要在正确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教育引导中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构建高校党员教育机制,加强对高校党员群体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引导,一方面有助于筑牢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党员是我国党员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坚持以科学的理论和史实教育引领高校党员强化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知,切实增进他们对党的亲近之情,使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中更加拥护党的领导,这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筑牢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另一方面有助于在榜样引领中实现实践担当。班杜拉指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人们从观察别人中形成了有关新行为如何操作的观念,这一编码的信息在以后场合中就作为一行动的向导。”[4]一般而言,高校党员中尤其是学生党员基本上是品学兼优的先进分子,在立德树人实践中强化学生党员的教育引领,有利于在引导学生党员群体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向度中形成示范引领,并在示范引领中实现对身边同学到引导,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引领目标。
二、制约高校高校党员教育机制建构的因素分析
基于高校党员教育机制的重要性,当前不少高校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和培训体系。但由于各类原因所致,党员教育培训还多是一种短期的外在行为,高校党员自身也普遍缺乏自觉学习的热情与习惯,还普遍未形成长效机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负面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而影响到高校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有效发挥呢?经过问卷调查,我们认为主要是下面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受教主体层面的因素分析
一是党性意识不强,缺乏学习自觉性。受市场经济负面作用以及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一些师生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生观消极、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个别师生党员未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有的师生党员入党后不重视政治理论修养,放松对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对党的政策产生疑虑,对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不坚定。有的师生党员对党的感情淡漠,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甚至个别师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参加学习培训的精神动力和劲头不足。
二是入党后放松了学习,弱化了学习效果。一些师生党员入党前积极参与单位和班级工作和集体活动,工作积极肯干;入党后,千方百计卸担子,工作或学习成绩持续下滑,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个别师生党员以为入了党就是进了“保险箱”,只顾埋头学习业务知识,对政治理论学习和参加党内生活的热情不高。
(二)施教客体层面的因素分析
首先,对高校党员主体性地位重视不够。教育组织者过于强调党组织的主导地位,忽视高校党员的主体作用,使师生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员基本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这极容易导致他们对党组织的教育培训工作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削弱了高校党员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其次,对高校党员继续教育考核不严格。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64.61%的师生党员认为学习考核不严格不健全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基层党组织还普遍未建立合理有效的师生党员考核及评价体系,教师党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还基本未被纳入年终考评、评先评优活动之中,普遍呈现出学而不考、学考脱节,无法对师生党员的素质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造成了“学不学无所谓”、“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得好与不好一个样”的不良风气。
再则,教育管理手段陈旧。在教育学习上仍多用传统方式,忽视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此39.38%的师生党员表示认同,他们认为手段方法不够先进,影响了教育效果。究其缘由,主要体现为在理论学习上,一些高校对师生党员的培训组织还停留在读文件传精神的水平上;即使网上和新媒体党建工作的探索已经展开,但由于各种原因效果还十分有限,并没有对师生党员继续教育产生广泛的影响。
三、基于立德树人视域创新高校党员的教育机制
立德树人这一内涵以“德”为基础性探析,以“人”为根本性指向,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始终围绕“人”而展开。高校党员不仅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群体,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基于立德树人视域创新高校党员的教育机制,必然要始终围绕“人”而展开,即要致力于施教的组织体系以及受教的个体心性两个层面的建设。
(一)遵循育人规律,建立有效培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通常由组织支持、培训课程管理、培训师资管理、培训过程管理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等几个模块组成。同时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还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能够自动自发地完善培训管理流程,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因此,活化高校党员教育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培训的水平并形成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实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选择。
首先,在组织支持模块建设上。各高校应立足历史与时代的高度来重视和规划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党员教育培训理念,以先进、科学的方法来引领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各高校要把党员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予以重视,在教育内容上扣紧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梦、理想信念等教育诉求,坚持强化好思想道德教育。在方式方法上要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与环境,注重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使高校党员教育培训不但能承担其实现发展的责任,也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配备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着力加强负有党员教育培训之责的组织部(党校)等相关部门的建设,配备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并予以其一定的权限,使相关人员有时间和精力就新时代高校党员教育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规划,真正打造富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培训体系,并切实从组织建构上保障党员培训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运行。
其次,在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管理模块建设上。应遵循高校各党员群体的特点与成长规律,立足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遵循教与学的客观规律与逻辑,本着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培训内容的设置,并根据设置的内容,选取固定性与流动性相结合的授课群体。对此,高校应加强对领导、教师、学生等党员群体学习需求和成长规律的关注和调研,开发设计适合本校各类党员群体的教育培训内容,并将此流程作为一种常态性工作持续下来,确保培训内容科学性与适宜性,避免培训内容的浅薄、生硬、重复、无用。同时,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师资资源建设,要本着不拘一格的原则,把校内外真正有思想、有才学、有感召力、有示范性的专家学者及相关社会人士聘到师资队伍中来,不断增强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积极的开发建设一批网络师资队伍,来满足新时代师生党员群体的偏好需求。
再次,在培训过程管理模块建设中。各高校应依照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相关理论,在“三全育人”理念中,充分与社会相关培训机构合作,积极借鉴国社会组织和兄弟院校在党员培训管理中的好做法,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管理系统,以教育培训过程的细节化管理服务学员、教育学员、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提高学员的党性修养。
最后,在培训效果的评估上。培训效果评估模块是目前各高校党员教育培训中的“软肋”之一,尤其应予以重视。高校要真正建立起党员教育培训的效果评估模块,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充分注重对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管理过程中的评估,而且要加强受教者学习效果的评估,逐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形成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长效学习机制。
(二)严把党员入口关,激发自觉学习行为
毋庸置疑,一个优良、可持续发展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只是长效机制形成的外在因素,长效机制的形成还要依赖党员个体的自觉学习热情与习惯的养成,为此,高校党委应从党员入党动机开始引导,强化自觉的学习行为。具体而言:一是要把好党员入口关。高校要坚持智者的清明与魄力,切实把好党员入口关,端正入党动机,从源头上解决党员学风问题。对于入党动机不纯的党员,一定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使其端正学风,改变松散学习或不学习状况,严禁其学习上的不作为行为对其他党员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要强调理论学习的必要性。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强化学习教育,使每位党员认识到从申请入党的那一天起,就应树立不断学习理论的志向和信念,而且政治理论学习是任何一个政党不可或缺的实质性要求,坚持学习并乐于学习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具有的基本要求。三是要突出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毛泽东阐明:“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5]高校应切实根据自身实际,鼓励党员自发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学习与读书活动,鼓励党员自主成立各种学习小组,并组织一批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党员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和帮扶,尤其要在学习中选好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用好的内容吸引广大师生党员,使他们在学习中受益,在受益中喜爱,真正使学习成为高校党员群体成长中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