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这个“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世界第一大党,始终把人民置于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人本观”。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既是对以往只重物不重人片面发展观的否定,也是对“人”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升华和创新;既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世界性潮流,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终极价值的理解,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弘扬。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命题。在马克思以前,人本思潮并不乏见,费尔巴哈就是人本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重视人,把人和自然视为哲学的最高对象,但他不理解自然,不理解人,更不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欧洲近代人道主义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实践的人道主义”。 在《1844年政治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设置了自己思想体系中的人道主义追求。在那里,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是为了人向真正的人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 虽然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人主要是消灭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各部门自由流动的人,但它已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矛盾的完全解决。按照人本主义发展的层次,它应该属于超越自然(神)本位(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人伦本位(解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之后的以人为本层次。其基本精神就是要把人从受奴役、受压迫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强调,人的解放有待于“实现一个原则高度的实践”,即实现一个“人的高度的革命”,而这一革命的实现又有赖于一种彻底的、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的理论,就是“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1]为此,他明确指出,人的解放就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2]因为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遭受普遍苦难的阶级,而且是一个“一般无权”的阶级,“它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3]并预测未来社会中人将成为:自然的主人,自己的主人,社会关系的主人。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是一种“宣布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理论,从始至终贯彻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
二、坚持“以人为本” 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共产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以解放全人类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必然要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标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里所说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都与以人为本有关。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共同构成的社会发展目标体系,它相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目标来说,是又一次质的飞跃,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制定方针政策时既要关注经济指标,也要关注政治和文化指标;既要关注社会指标,也要关注自然和生态指标;既要关注近期指标,也要关注远期指标。一句话,就是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根本而长远的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般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并把国内生产总值看成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惟一指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不等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片面追求这种增长会带来发展失衡、环境污染等许多严重的问题。实践一再证明,如果人类以破坏自然、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那将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经济、社会和人类本身都很难健康持续发展。于是,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仅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不够的,经济发展应该与社会进步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了避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我们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才能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共享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所创造的美好的生存环境和全面发展的条件。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体现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必须体现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坚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1、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营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2、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3、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三)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1、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2、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3、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4、要在思想上明确和明确认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超越经济社会发展阶,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四)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主要体现在:
1.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2.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另一方面,要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把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伟大事业中来。更为重要的是要树立和例行这样的观点: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3.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的工作;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做好保障义务教育的工作;要切实改进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市社区医疗发展,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等。
总之,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不仅作为一种理论,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又作为一种实践,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不仅当作一个目标,而且看作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