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唯有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但也要看到,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在耕地有限的基础上,优化种子是必由之路。种子是粮食之基,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党中央在强调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正是为了从源头上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保证14亿多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吃得越来越好。
种优则粮丰,粮安则民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从源头上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尽管如此,我国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例如玉米育种水平有待提高,功能性水稻研究刚刚起步,一些蔬菜品种依赖洋种子,有受制于人的危险。时下,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粮食安全这根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绷得更紧,这绝非危言耸听。
谁拥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品种,谁就拥有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从世界范围看,种业的技术高度集成、资源高度集约、资本高度集中、人才高度聚集特征日趋明显,国际种业掀起新一轮重组浪潮。我国要打好种业翻身仗,自主创新是关键。一方面要摸清我国种质资源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保护和利用必须“两条腿走路”。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应当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
强大的制度优势是科技发展的坚强保障。种业涉及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方方面面,单靠几个课题组、几家研究机构远远不够,必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另一方面,针对科研生产“两张皮”、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等深层次障碍,必须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无论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还是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创新积极性,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打通各环节,我国种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粒种子可以成就一个产业,一粒种子可以富裕一方水土,一粒种子更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时下,从太空种子生根发芽,到海水稻产业化,中国种业捷报频传;从《“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印发,到新种子法正式施行,为种业发展集聚更多有利条件。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凝心聚力写好种业大文章,一定能为种业装上“中国芯”,让“中国粮仓”更加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