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明学院捷报频传。在重大项目立项上,该校获国家自然基金立项3项,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4项,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立项4项,省科技厅项目立项33项(含中科院STS合作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8项,立项数居省内同类校前列。同时,该校在科研成果产出、学生学科竞赛、校地共生补短板等方面也取得新突破。
一项项成绩的取得,与三明学院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近些年,三明学院直面地处苏区老区的客观实际,积极发挥比较优势,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借力发力创新作为,突出“人才培养高质量、服务地方高水平、大学治理高效能”三大追求整体发力。
把牢应用型办学本质,力求人才培养高质量。三明学院坚定创建地方一流应用大学这一目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坚持为党育人、为用育才、为地方发展育力,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一是创新育人体系。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性构建“三明三康”育人体系,并使之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打造三明学院立德树人特色品牌。二是创新培养模式。面向福建战略需求、立足三明产业实际,建成资源化工、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五大省级专业群,基于应用实践探索出专业群、产业学院、项目驱动创新班、应用型教学团队和应用课程“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三是创新培养机制。该校坚持以“本”为本,聚焦产业人才、师范人才、三创人才培养,成立以面向国家战略、地方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学院、师范学部、三创学院,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培养一大批服务新福建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致用大才。该校入选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教育优秀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建设高校,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再度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奖项由691人次增加至814人次,蝉联世界机器人大赛大学组无差别2VS2格斗项目总冠军,摘得具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奖”、美国IDEA国际工业设计大奖。
把准产业化需求重点,力求服务地方高水平。该校坚定抓好产教融合、苏区振兴这一战略机遇,面向福建、立足三明深层次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一是着力产业服务,深入推进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闽光学院、美丽中国发展研究院建设,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新增产值9375.4万元,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闽光学院研发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砂轮片在线自动更换系统”,填补国内冶金行业智能制造领域空白;美丽中国发展研究院引入同济大学规划院院长周俭团队力量共同开展的“常上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围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并在全省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二是着力师范服务,大力实施“闽师之源振兴工程”,率先开展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试点,建立师范教育市校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动苏区老区山区教育改革创新、补齐基础教育短板,2020年面向三明12个县(市、区)定向招收公费师范生增至227名。三是着力三创服务,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创新设计为驱动力,引导师生将三创根植于三农大地,该校荣获全国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设计+”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在2019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500强”排行榜中,该校跃居全国高校第140名、省内高校第6名。
把稳动力性改革创新,力求治理体系高效能。该校坚定大力推行“三个不一样”的选人用人导向、人事绩效改革、治理效能提升。一是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一院一策”改革试点,探索以人才培养成效、学术贡献程度、服务地方效能等为主要依据的职称评聘机制,构建以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为基础的薪酬激励制度,办学内生动力有效激发。二是推进人才引育机制改革,成立美丽中国发展研究院,设立“金凤凰学者”岗位,推进“人才特区”建设,为人才提供更广的项目落地空间、更大的干事创业平台。三是推进干部选任机制改革,全面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细化一线考察,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目前,该校引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引进生17名,引进台湾博士65名,其中入选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2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1人,11名入选省引进高层次BC类人才,人数位居全省同类校前列;2019年在省组选人用人测评中,该校各项指标均高出全省高校平均值10个百分点以上。
(《海峡都市报》西北新闻 2020年10月23日,通讯员 韩巍巍 王婷,记者 雷朝良)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3_bz2CLvVkIscJ65Jvy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