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13日,在三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三元分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师生联合土木工程系学生党支部组成道路智能巡检实践队,沿沙溪河畔对国道G534、G205线部分路段开展了路面损伤情况调研及智能巡检实践活动,为山区公路管养智能化转型、形成可应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实践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围绕路面病害检测这一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具有显著成效的新质生产力。实践过程中,实践队队员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形成了高效的协作机制,其中数字化采集组利用单反相机、无人机等影像设备,对路面进行了多角度、高精度的图像采集,准确捕捉到了裂缝、坑洞、车辙等典型病害特征。
而后,实践队运用专业软件对图像中的病害目标进行精确的标记和分类,建立了一套专门针对山区路面病害检测的图像数据集,实现对道路数据资源更全面、更精益管理,为路面管养数字化提供坚实有力支撑。同时,团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路表面纹理特征智能检测模型,这一模型能够快速准确识别路面病害的位置和类型,可用于分析研判路面的损伤程度和病害分布规律,该方法得到了当地路政管养部门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经过这次深入实践,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路面病害检测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我们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领域,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为道路健康守护贡献青春力量。”实践队员纷纷表示本次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院“校地共生,服务地方”的发展理念,为交管部门全面分析掌握道路运行情况、合理制定养护作业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引。后续团队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重要抓手,努力推进创新链与公路养护链深度融合,坚持在一线实践中锻造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用“新”守护山区道路健康。
(建筑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