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寻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队走进三明市岩前镇万寿岩遗址,探寻旧石器时代文明,体悟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开启中华文明探源之旅。
读批示,领会理论精髓
实践队首站来到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在讲解员带领下,实践队一行参观了万寿岩出土的文物:旧石器时代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最早的室内装修人工石铺地面等。亲身感受了旧石器时代的古朴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进入展馆的第一个展品正是万寿岩古人类遗址得以保存的关键——2000年年初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就万寿岩遗址的保护的批复文件复印件。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石灰岩矿开采让万寿岩山体仅剩下五分之一,周边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遗址保护面临挑战。习近平同志2000年年初的这两次批示表明他对万寿岩遗址保护的高度重视,及时保护了日后被考古学家称为“南方周口店”的万寿岩古人类遗址。队员们认真观看了批示文件,通过逐句阅读领会其中深意,体会到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逐渐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理论内涵。
观文物,感受文化魅力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队员们参观了旧石器时代石制品、骨角器、哺乳动物化石、人类最早的室内装修人工石铺地面以及远古动物模型等,这些文物记录着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产生活面貌,是历史的见证。队员们感叹古人类的聪慧,也感受到了旧石器时代文化的魅力。
听讲解,感悟血脉相通
讲解员详细介绍了万寿岩古人类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过程,其中,在灵峰洞内出土了2块锐棱砸击石片,船帆洞出土了1件锐棱砸击石核、3件锐棱砸击石片,无论在制作工艺、技术,或是类型上,都和台湾长滨文化极其相近,这明确地印证了大陆史前文化进入台湾宝岛的传播路线,闽台史前文化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队员们惊叹万寿岩遗址与宝岛台湾的联系,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福建与台湾同根同源,血脉相通。
登山顶,领略保护成果
离开博物馆后,队员们登上了万寿岩山顶,参观了上个世纪采矿的旧址。根据博物馆内讲解员介绍,如今的万寿岩只剩下五分之一,另外的五分之四部分已经被在三明钢铁厂的矿产开采炮火中被摧毁。在荒凉的旧矿址和周围青山绿水的对比中,队员们感受着万寿岩古人类遗址保护的成果。路程中,实践队遇到了来此登山健身的当地村民。小时候他们常常到万寿岩来玩耍,这里是他们童年的乐园,也是岩前镇世代居民的风水宝地。现在政府和当地居民一起都在努力保护万寿岩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进旧址,体验研学乐趣
队员们兴致勃勃地进入旧厂区,犹如进入了新旧时代交流的时空隧道。上世纪70年代末,三明钢铁厂获得万寿岩矿产的开采权,并配套修建一系列工厂以及配套的工业设施。2000年1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同志对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两次重要批示后,三钢立即停止开采、爆破,并进行了工厂拆除,生态修复。如今一些旧厂设施也被很好的利用起来了,建起了考古研学体验馆和远古森林休闲步道。酣畅淋漓地体验了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体验过程中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内涵。
通过亲身走进万寿岩,从古人类活动遗址、博物馆、旧矿产遗存的参观中,队员们亲眼看到了各类旧石器时代的文物遗存,了解了旧石器时代东南沿海古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和海峡两岸古人类迁徙的线路,对于中华古代文明和族群变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万寿岩如今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变化也让队员们对于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辩证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接下来,实践队将根据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从身边入手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在保护研究的过程中树立身为中国人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铸就自立自强精神,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游丽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