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11a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人民日报】​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三明学院师生走进沙县俞邦村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信息来源: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3-08-14浏览次数:10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这里前临溪水,后倚青山,独特的小吃文化和美丽的自然生态吸引了无数的观光者……”工作人员正在为实践队成员行热情介绍这个独特韵味的小山村。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仔细聆听讲解员解说 李雅琪拍摄)

程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开展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社会实践这堂“大思政课”,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俞邦村民的蝶变故事

“90年代初,俞邦村的乡亲们敢为人先,靠着一双巧手、一根扁担、一副锅碗闯出沙县,脱贫致富,如今,俞邦村在外开小吃店的人有700人左右。在过去30年,沙县小吃走出山门,走向市场,成长为特色富民产业。”实践队成员们仔细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深入了解到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历程、产业振兴案例和经验以及俞邦村人民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明学院2022级传播学专业吴慧玲感叹,俞邦村在乡村振兴的优势下,已经跃然成为“幸福村”,作为一名高校学子,我将不断汲取科学知识,努力练就过硬本领,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将初心使命铭记于心、践之于行,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访:俞邦村民的幸福生活

“扁肉是砖头,面条是钢筋,炖罐是水泥。出门搞小吃,钞票时时进,农村日日新。这是一段我们当地的顺口溜。”“大家都说沙县人靠小吃建起了富裕家园,这一点我很认同”“近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游客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我们的生活是越过越红火咯!”“以前我们是靠做沙县小吃解决温饱,现在小吃让大家富起来,更让我们的腰板直起来咯!”同学们对“寻根追味”小吃街里从事小吃行业的村民进行了采访,村民们 你言我语。

:俞邦村民的致富密码

 “热气腾腾的扁肉、酱香四溢的拌面、皮薄汁多的蒸饺……为追溯小吃源头,讲好小吃故事,俞邦村复原建设了小吃民俗文化展示馆。”在小吃民俗文化馆里讲解员这样说道。一业兴,百业旺,实践队成员们认真倾听小吃背后的民间故事与民俗文化,在他们的眼前仿佛展现出一部“舌尖上”的沙县历史画卷。“俞邦村人民在“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的支撑下,创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的,他们的智慧与努力使我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将继续怀揣对实践探索的热忱,勇担青春使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添砖加瓦。”三明学院2022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佘晓晓激动地说。

(图为实践队合影,吴慧玲拍摄)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寻足迹、看发展、悟思想的方式,对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继续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让思政走出课堂,走进学生心里,进一步加强提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雅琪表示。

近年来,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次赴三明市宁化县、沙县、岩前镇等地开展课程实践,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让思政课真正地“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不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2023-08-14

链接网址: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7261506/rmh37261506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