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97711a线路检测中心 建言献策
一、三明矿业发展现状
(一)矿产资源得天独厚
三明地处闽西凹陷带,享有福建矿产“聚宝盆”之称,无论是资源储量和矿业产量都占全省第二位。已发现各类矿产79种(占全省57.25%)。探明资源储量的有64种,优势矿种有重晶石、钨矿、稀土、萤石、石墨等。矿产资源种类呈现“三多”、“三少”、“一集中”的特点,即:非金属矿产种类多,金属矿产伴(共)生组分多,贫矿多;大型、特大型金属矿床少,富矿少,能源矿产种类少;主要矿产形成及空间分布受区域性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
主要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煤4.73亿吨、铁矿(矿石)5835.3万吨、铜(金属量)3.18万吨、铅(金属量)72.89万吨、锌(金属量)115.50万吨、金(金属量)8.56吨、银(金属量)1703.47吨、水泥用灰岩(矿石)10.22亿吨、高岭土(矿石)493.6万吨、重晶石(矿石)717.4万吨、方解石(矿石)732.7万吨。其中萤石主要分布在将乐、清流、明溪等县,已探明储量约1415万吨,远景储量3000万吨,居福建省首位。已查明石墨储量140万吨,预计储量8000万吨,以微晶石墨为多,品位较高;已探明稀土氧化物储量达200万吨以上,约占全省离子型稀土矿产储量的50%,稀土元素配分较好,为中钇富铕类型稀土矿。
(二)矿产开发渐次有序
至2015年底,全市矿山总数520个,开采矿种52种。整合、关闭、退出各类矿山249个,大中型矿山所占比例由5.6%提高到15.6%,“多、小、散、低”的矿产开发结构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煤、稀土、钨、重晶石、萤石等优势和保护性矿产总量调控落实到位。固体矿产综合采选回收率提高了2.0%以上,大中型矿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50%以上。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全面实施,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达40%、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率达40%,其中废弃矿山“青山挂白”治理8处,面积790公顷;在建矿山地质环境开展边开发边治理,治理面积460公顷。
2015年全市矿石产量2294.71万吨,前三位的矿产为水泥用灰岩、建筑用花岗岩和煤炭,产量为1485.09万吨、175.59万吨、234.6万吨,占全市总矿石产量的67.94%。形成大田-永安煤矿、清流-明溪萤石矿、尤溪梅仙铅锌矿、宁化行洛坑钨矿、永安坑边水泥用灰岩等一批重要资源基地。
(三)矿业经济蓄势待发
我市矿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市场环境。正在开采和勘查的矿种中大宗的有稀土、萤石、石墨、水泥用灰岩,金、银、钨矿是重要开采矿产,石墨、萤石、铁、地热、金、银、铜等是重点勘查矿产。作为国家急需而短缺的矿种,市场容量大,产品价值高。煤炭、铁矿石、萤石、石墨等矿产加工业成为支柱产业,2016年采矿产业实现增加值121.95亿元,占比规模工业增加值15.45%。2017年采矿业和矿产加工业缴纳地税13.95亿元,占比全市税收24.8%;缴纳国税13.45亿元,占比全市税收15.64%。
氟化工产业:已形成从萤石→氢氟酸→F22→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六氟环氧丙烷→六氟异丙基甲醚→吸入式麻醉剂(七氟烷)比较系统的氟化工主产业链。无水氟化氢产能达13万吨/年以上(占全国总产能6%),氟化盐产能达2.5万吨/年以上。
稀土产业:稀土产业园作为我市新材料产业专业特色园区,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设立福建省三明金明新材料公司,加快推进锂离子正极材料项目建设,已形成钴酸锂产能7000吨。总投资3亿元,三元正极材料项目设计产能年产1万吨,力争明年8月份投产。4000吨钴酸锂生产线4.4V高电压技术改造项目正进行试生产。
石墨(烯)产业:全市石墨采矿许可证共有4本。产业主要布局在永安市和大田县,翔丰华公司一期项目已形成年产1.5万吨新能源汽车专用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深化改革要求体制创新,勘查开发布局仍欠合理
由于资源配置干预因素仍然较多,现代矿业市场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资源开发经济调节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矿产资源约束趋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问题相互交织,矿产资源管理领域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但我市资源禀赋空间受区域性构造影响,域内虽先后进行了多次矿业秩序治理整顿,但域内小矿多、大矿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存在粗放经营,矿产开发结构“多、小、散、低”,矿山开发布局尚不够合理,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不利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持续健康发展。不少矿山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生态破坏得不到有效治理。
(二)地质勘查工作滞后,资源保障能力有待突破
我市矿产储量丰富,然而已探明储量占总储量比率偏低,后备资源探明储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消耗速度。矿产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勘查开发,多已进入深部找矿阶段,矿山亟待解决接替资源。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工作缺乏整体布局,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有待取得新突破。矿产资源的勘探投入资金不足,采矿长期处于吃老本的状态。一些地方采储失调,造成后备资源紧张,如铁矿石、锰矿,已探明、已发现和可被利用的储量逐年急剧减少。有色金属矿,如尤溪、大田、将乐等铅、锌、金、银等耗竭率已接近或超过50%。萤石矿按年开采40万吨矿石,资源储量仅能开采10年。即使是储藏量丰富、应用广泛的石灰石,但新型干法窑对其质量要求高,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石灰石可采年限也仅为30年。
(三)生态环保要求更高,矿山治理恢复任务艰巨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的颁布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更高要求,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风险仍较突出,矿产资源分布与一些生态保护区域重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田、宁化等地“头顶库”(系指下游1公里左右有居民或重要设施的尾矿库)隐患治理、升级改造以及地下矿山采空区坍塌、露天矿山高陡边坡、“三区两线”范围内废弃矿山“青山挂白”的排查整治工作迫在眉睫。特别是露天开采破坏植被,易使矿山水土流失、地表塌陷、山体滑坡。选矿厂回水利用率与国家要求80%的回水利用率差距较大。主要矿产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对比国家要求,尚有差距。
(四)经济新常态倒逼转型升级,优势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面对经济新常态,传统地质勘查业及矿业开发面临深度调整,必须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延长矿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细加工产品,提高矿产品附加值。我市域内在地质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的地区已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的大中型矿产地,如尤溪梅仙铅锌矿、宁化-清流-明溪稀土矿、大田-永安石墨矿等,但多处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阶段,产业链后续的选矿、冶炼和深加工等矿业生产要素尚未集聚。国家对稀土矿探矿转采矿实行暂停,稀土矿开采、分离核准等政策审批难度大。稀土产业仅有厦钨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三明市稀土开发公司等2家龙头企业,产值约24亿元,还未形成产业链。萤石资源在市内高端转化的比例不高,主要还集中在氢氟酸、氟化盐等基础精细化学品等初级产品,全市精细化工产业产值仅占氟化工总产值的23%。
三、对策建议
当前矿产资源作用日益凸显,矿产企业正处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市委、市政府从资源战略高度,统一规划选准突破口,指导建立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是赢得发展主动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此建议:
(一)制定矿业发展整体战略,把矿业做大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资源状况,树立矿业开发一盘棋的思想,制定市县两级矿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专项规划,实现“三集中”和“三延伸”。即资源向混合型经济集中、向产业园区集中、向龙头企业集中,产业向深加工延伸、向高附加值延伸、向高税赋延伸,为矿产资源深加工企业在三明延伸矿业产业链,提供资源保障。要着力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开发利用的中长期规划,注重限制矿产资源特别是独特资源的开采。根据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矿山企业资产重组。构建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矿产品原料调配机制,强化对稀土氧化物、萤石原矿及精矿粉、铅锌原矿等矿产品原料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对原矿或初级加工的矿产品实行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市域范围内合理调配、定向供应,确保本地有深加工的矿产品原矿或半成品不外流。
一是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引导资金。构建“产业+资本”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通过政府主导、金融机构、民营和国有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拓宽金融融资渠道,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主攻方向,重点推动稀土产业、氟产业、硅产业、铅锌产业和新型建材产业发展。例如:我市重晶石矿已探明的资源储量1902.8万吨,占全省的100%。凭借重晶石在福建储量第一的优势,使重晶石加工产业向超细、高纯、表面活性深度发展。在特色资源基础上,着力培育大型矿业集团,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真正的比较竞争优势。
二是加强矿产开发项目策划储备。以三明市域为目标,以海西建设区域眼光思维,多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力争每一种优势资源都能形成一个以上骨干企业。国有矿业公司在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深加工产业链延伸的作用更加明显。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招商,以资源换资金,以市场换技术,以解决我市矿业原始创新能力不足、财力有限的问题。
(二)促进矿产资源集聚开发,把矿业做强
树立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不可涸泽而渔,将资源消耗殆尽。学习三钢发展经验,通过壮大产业集聚区域内外资源。通过“优势资源+优势企业”的模式,构建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矿产品原料调配机制。对原矿或初级加工的矿产品实行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市域范围内合理调配、定向供应,确保本地有深加工的矿产品原矿及成品或半成品不外流。推进矿产资源合理配置,新发现矿产地按市场经济规律优先配置给矿产深加工企业,原矿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销售给矿产深加工企业。
一是完善全市矿产资源收储体系。强化对稀土氧化物、萤石原矿及精矿粉、铅锌原矿等矿产品原料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由市稀土开发公司牵头,与全市稀土资源主要储量县,共同设立稀土开发子公司,健全完善全市稀土收储体系,防止稀土资源外流;开展压覆稀土资源前景调查,储备和实施压覆回收项目。由国投牵头、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精粉储备收购制度,在萤石精粉市场低迷或氢氟酸企业开工不足时,启动收购计划,保障选矿厂的利益;实行运距补贴制度,参照三钢石灰石各矿山不同价的做法,从税收中提取部分费用以清流为目标地作为运距补贴,防止精粉外流;逐步实现萤石精粉、氢氟酸初级产品在三明境内全部“吃干榨尽”,确保地区财税增收和生态安全。
二是调整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以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根本出发点,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提高矿山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持证矿山总数力争控制在485个以下,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到18%,全市9万吨以下煤矿全部退出。实现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床)储量规模相适应,逐步改进采区回采率及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矿山企业小、散、乱的局面。
三是推进探矿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范矿业权的设置和延续,从源头上控制矿业权投放数量和面积。结合矿业经济增长速度和矿业产值目标,合理确定探矿权、采矿权的投放数量和布局。依靠法律和市场手段引导矿权合理流转,对国家战略性资源稀土矿实行政府统一控制。根据省政府发布第三轮《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对银、铁、煤、石墨、萤石、长石、石英、高岭土、玉石、砚石、水泥灰岩、水泥粘土、地热、矿泉水等有深加工用途且可形成产业链的矿种,由国有矿业公司参股供应给域内深加工龙头企业。对煤、钨、稀土、煤、重晶石等重要矿种实施开采总量调控。萤石精粉年开采量控制在28万吨内煤炭年开采总量控制在200万吨以内,重晶石、萤石年开采总量分别控制在25万吨、40万吨以内。
(三)延伸矿业经济发展链条,把矿业做精
我市矿产业要根据全市矿产资源赋存和开发利用现状,在规模开发、集约利用和延伸加工上多做文章,大力整合矿产资源,确定稀土、萤石、铅锌、石灰石、铁为首批实行政府资源调配试点矿种,重点培育稀土、氟、铸锻、硅、铅锌、新型建材等六大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进矿产业加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矿产附加值。
一是加强稀土产业发展格局。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一个龙头企业,两个深加工基地”要求,加强稀土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稀土分离、深加工及应用产品,推动稀土往税性环节拓展,争取稀土分离项目尽快通过核准,发挥“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是填平补齐氟化工产业链。立足萤石和氢氟酸产业基础,通过加快无机氟化盐、含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产业发展,充分消化13万吨氢氟酸产能。着力发展含氟电子化学品、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及材料、新型制冷剂等高端产品。发挥氟化工产业研究院纽带作用,发展氟精细化学品产业,力争氟行业产值早日突破100亿元门槛。
三是打造石墨(烯)产业特点品牌。整合永安煤业公司资源,建立石墨(烯)产业孵化园,致力于架构起石墨(烯)高端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运用的桥梁。重点突破天然石墨(微晶石墨)矿纯化、定型型化技术,完善永安石墨(烯)高新产业园和大田非金属产业园建设。
四是形成优势硅产业集群。建立集采矿-矿石微粉-硅化物产品-下游产品为一体的完整硅产业链,打造沙县硅产业循环经济园和清流光伏产业园。
五是加快铅锌矿资源的整合。以尤溪县金东矿业有限公司、福建省诚明金属冶炼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引进央企为龙头,完善“精矿浮选-粉体制备-金属冶炼-金属制品-废弃物综合利用”铅锌产业链。
(四)着力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把矿业做优
严格执行矿产行业准入、办矿资质准入、开采规模准入、资源准入、环境保护准入、安全生产准入等制度,依法关闭生产技术低劣、资源利用率、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利用技术,切实提高矿业三废处理率和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治理露采矿山地质环境,突出重要生态区以及居民生活区和交通干线沿线位置敏感、视觉污染严重区域地质环境治理,在城镇化重点发展区域及交通干线沿线划定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重点治理区。探索利用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方式(例如大田威斯特公司垃圾填埋场资源化治理),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工则工”的原则,采用土地复垦、修复性开采、旅游开发、土地出让等方式开发利用。执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确保“青山挂白”问题得到治理,绿色矿山占有率达到30%以上。
(五)加大矿产地质研发力度,把矿业做实
探矿增储乏力,已成为我市部分地方矿业发展的最大掣肘。紫金矿业之所以能做大做强,在于遵循“发展矿业,找矿先行”的原则,保有的资源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始终处于“有米下锅”的状态。我市尚有较好前景的矿产资源,如贵金属金银矿产的普查勘探,建材工业所需的滑石粘土、膨胀粘土的勘察,大量低品位钨矿、褐铁矿、锰矿以及高岭土矿的勘探。建议积极引导和支持矿产地质勘查,发挥地矿勘查的先行作用。
一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建立多元化矿产勘查投融资渠道,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级矿产资源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商业性矿产勘查。以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省级重点勘查区及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划定的主要找矿远景区为目标区域,推进重要矿种矿产勘查工作,加强煤、石灰石、萤石、重晶石、石英石、铅锌及其它金属矿地质详查和周边勘探,形成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
二是完善勘查开发主要方向。按照“保护优先、优化开发”的原则,鼓励探矿权人对现有的探矿项目加大资金投入,早出勘查成果。鼓励采矿权人对矿区周边进行探边摸底,即向现有的采矿矿区周边、深部探矿,以达到增加保有资源储量的目的。重点勘查萤石、石墨、铁、金、银、地热、石英、高岭土等矿产。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矿业权市场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矿业权市场。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荆东路25号 闽ICP备05005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