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11a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您当前位置: 97711a线路检测中心  统战动态

【福建日报】共居共学共乐 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三明学院绽放(获评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发布时间:2022-04-01   浏览次数:107

当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植于非民族地区地方普通高校,会开花结果吗?三明学院给出了答案。不久前,喜讯从北京传来,三明学院获评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成为全省唯一上榜高校。

从作为福建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单位,三明学院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民族工作的‘纲’”为指导,把团结好、教育好、培养好各族学生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健全机制、创新活动,有力地促进各民族学生健康成长。“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关心关爱每一位少数民族师生,让他们在三明学院共居共学共乐,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学校推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目标和努力。”三明学院党委书记赖锦隆说。

成长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沟通交流很吃力”“对大学生涯规划有些迷茫”“不知道去哪里找实习工作”……在三明学院每月定期举行的“书记下午茶”“我与书记话心语”“校长有约”座谈会、餐叙会上,少数民族学生与校领导的近距离交流让各民族学生纷纷道出心声。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提出的现实问题,三明学院重抓“引”与“关”两个关键点,通过“引领思想进步,关注政治成长”“引领专业思想,关心学业成长”“引导自强自立,关怀助困助学”的“三引三关”工作机制,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中,三明学院还探索出“一生五导”工作方法——校领导、机关党员干部带头担任成长导师,帮助培养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学业导师,加强学生专业方向指导和帮扶;配备学生党员担任“朋辈导师”,帮助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教师党员干部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对,成为学生的帮扶导师;遴选有经验的双创导师与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结对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先后有近600名党员干部和专任教师担任千余名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导师、学业导师,有780多位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担任朋辈导师,也有36位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类创新创业团队。”统战部长张新文介绍。学校还定期开展学情分析、学业预警,实施“少数民族学生成才计划”,精准帮扶、助力成长。

以维吾尔族学生木娜瓦尔·司马义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关爱》,曾荣获全国大学生“助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视频优秀奖,其本人也获得福建省新疆籍大学生“优秀学生”荣誉称号。现在,一批又一批思想正、心灵美、本领强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三明学院茁壮成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心力行

2020年,三明学院被命名为福建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单位,三明学院“石榴籽”工作室被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确定为福建省首批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教师)工作室。

“我们始终把爱国爱党和民族团结教育当作首要任务来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工作部长李生专说。学校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以“精准对象,守好主战场”“找准内容,用好主渠道”“选准方式,奏好主旋律”的“三准三好”工作机制,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堂是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阵地。三明学院将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多维度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实现对包括汉族师生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覆盖。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全校“开学第一课”;是干部、党员、团员和教师重要培训内容;不仅通过三会一课、党史故事宣讲、系列专题讲座等形式浸润四史教育,还通过艺术节、参观苏区老区红色资源等柔性教育引导学生,让“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走深走实师生心间。宣传部长钟艳表示,“在全媒体时代,学校还通过‘1+N’网媒体矩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多渠道传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到达率和覆盖面。”

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学校近三年有上百名汉族学生踊跃报名投身民族边疆地区建设,经过上级部门选拔有13名汉族应届毕业生分别赴新疆、西藏工作,扎根边疆。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今年3月,三明学院正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活动。

“学校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各族师生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三明学院培养并留校的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祖力胡马尔·艾合买提说,校领导会和少数民族学生一起过藏历新年、古尔邦节,过端午节时教大家包粽子。

不仅如此,学校还注重创设校园环境、创办文化社团、创新活动载体来拓宽交流交融交往的空间。南校区的团结进步广场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每逢各民族的重大节日,广场联欢活动都在这里接连上演。“石榴籽”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到校大学生民族艺术团、民族体育运动队,助力青水畲族“三月三”活动,多次赴革命老区开展红色巡回演出,在福建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斩获金奖。各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民族形象得到展示,也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文化桥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悄然“活化”。

当然,在学习成长之余,少数民族学生借助学校搭建的“青春红色,助力振兴行动”、“青春绿色,参与志愿行动”、“青春蓝色,创新创业行动”的“三色行动”实践平台,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

2019年9月起,三明学院开通“民族团结进步直通车”,走进青水畲族乡,每月选择一个逢圩日的周末,围绕“一老一小”长期开展康养服务、爱心支教、家电维修等共建活动。如今,“民族团结进步直通车”已成为三明市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活动品牌之一。

随着“直通车”的飞速疾驰,民族团结服务拓展到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医疗、教育,助力少数民族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创新,参与群体也从学生扩展到老师,乃至医生、专家等社会人士。如,联合三明市区医院每月定期“送医下乡”,为畲乡百姓义诊;组织专家为宁化治平畲族乡规划设计乡村旅游产业;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开展脱贫攻坚、科技培训;参与畲乡产业发展规划、畲族文化普查梳理、闽王文化发掘整理……

十多年来,从学生到老师,从校内到校外,从民族团结教育到民族团结服务,民族团结的石榴籽也越抱越紧、越结越多。(王婷韩巍巍康志亮)

(福建日报 2022年3月25日)

链接地址:https://fjrb.fjsen.com/pc/con/202203/25/content_168248.html


版权:三明学院党委统战部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荆东路25号 闽ICP备05005480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