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97711a线路检测中心 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福建要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三明推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近年来,三明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对台优势,积极先行先试、创新探索明台合作模式,在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实践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在立足明台乡村特色,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方面还需多举措助力,尤其是促进明台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与合作,打造明台特色民俗文化村寨,助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上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一、现状及问题
1.台湾与福建一衣带水,三明与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之亲。三明在文化传承、风俗风貌等方面与台湾相近,相似相近、相通相融的客家民俗、畲乡风情等民俗文化,构筑了明台同根同源的风俗区。近年来,三明市注重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文化品牌,出现了尤溪桂峰等历史文化名村。同时利用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等活动,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但发挥两岸同根同文优势,整合两岸乡建乡创资源,提升明台民俗内涵文化,传感乡愁、联通交流的明台特色民俗文化村寨并不多见。
2.充分发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以及朱子文化、客家文化等载体作用,更好地吸收、借鉴台湾乡村建设的经验,将明台交流与经验分享常态化。近期,三明成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为明台经济文化发展创造新的机遇、拓展新的空间。明台两地乡村特色民俗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持续促进明台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路径。但融入两岸乡村特色民俗文化的平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明台乡村特色民俗文化交流活动不多。
3.明台传统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基础好、空间大。三明市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完整的传统传承,有历史悠久的宁化傩舞、清流李家五经魁、永安大腔戏、傀儡戏、泰宁梅林戏、沙县肩膀戏、清流赖坊走古事及各式游龙灯、花灯、板凳龙、滚灯等民俗活动,开发了地域特色明显的客家刺绣、木雕、石刻、银器、剪纸和畲族彩带、头饰、银饰、捏塑等民俗文化产品。但两岸共同的传统民俗文化亟待相融,特色民俗文化品牌亟待打造。缺乏与台湾文创深度融合的文化产品,缺少更有温度、更具高度的明台缘特色民俗文化产品。
二、对策及建议
1.打造明台特色民俗文化村寨。整合民宗、乡村振兴、旅游、交通、住建、水利等行业部门项目资金,以客家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为特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重点,融入两岸民俗文化气息,做好宁化客家、永安青水畲族、尤溪朱子等特色民俗文化村寨规划设计和建设,着力建成有产业、有颜值、有内涵的明台特色民俗文化村寨。
2.构建明台乡村特色民俗文化交流平台。重视乡村特色民俗文化参与和体验,建设两岸乡村特色民俗文化体验中心。尽快建成集两岸乡村民俗文化展示、研究、体验、传习、户外文化活动广场为一体的地标性的民俗文化活动场所,丰富和提升三明两岸特色民俗文化村寨融合发展内涵。
3.形成明台乡村特色民俗文化创意品牌。树立品牌意识,将民间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活化,通过品牌运营使传统的民俗文化产生良性的造血功能,从而进一步激发创新民俗文化的活力与动力。将客家等原乡文化资源与台湾文化创意相结合,对传统产品进行现代化升级与开发,打造具有两岸特色的银饰、医药、工艺品、服饰等传统特色民俗文化产品。
民建邱国鹏、统战部张新文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荆东路25号 闽ICP备05005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