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11a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余达忠
发布时间:2022-07-18   动态浏览次数:1572

      

余达忠,男,侗族,1963年3月出生,祖籍广西融安,贵州黎平人。曾任凯里学院教授;2007年作为引进人才到福建工作,任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三明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三明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黔湘桂边区多族群文化、侗族文化、客家文化研究。在三联书店等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九寨民俗——一个侗族社区的文化变迁》(与傅安辉合著)《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返璞归真——侗族地扪千三节文化诠释》《侗族生育文化》《侗族民居》《原生态文化:资源价值与旅游开发——以黔东南为例》《两个人的乡村——作家通信》(与杨村合著)《旅游时代的文化叙事——闽西的客家化进程与客家符号的建构》《边缘化生存——三锹人历史文化与生存现状的人类学研究》等9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贵州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三等奖,贵州省文艺奖三等奖,三明市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贵州乌江文学奖、贵州金贵文学奖等。    

一、著作

《边缘化生存——三锹人历史文化与生存现状的人类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22。

《旅游时代的文化叙事——闽西的客家化进程与客家符号的建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两个人的乡村——作家通信》(与杨村合著),三联书店,2015。

原生态文化:资源价值与旅游开发——以黔东南为例》,民族出版社,2011。

《生态文化与生态批评》(主编),民族出版社,2010。

《平——三省坡下家人文化生活作家出版社,2005。

侗族生育文化,民族出版社,2004。

返璞归真——侗族地扪千三节文化诠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侗族民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九寨民俗——一个侗族社区的文化变迁》(与傅安辉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二、重要论文

《生命的阈限与乡村的自我救赎——论杨仕芳小说的边地叙事》,《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5期。

《地方性:全球化时代地方高校转型中的文化坚守》,《三明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岑趸村九组:边缘族群三锹人都市生存的人类学考察》,《怀化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故事讲述:旅游时代的地方再造——旅游开发中的“舞台的真实”》,《创新》,2019年第2期。

《清水江中下游流域的森林开发与多族群社会的建构——以三锹人的迁徙落寨和生计方式为中心的考察》,《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1

《全球化与现代客家运动》,《汕头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文化叙事与历史现场:区域社会中的客家研究与客家学——以‘客家研究新视野丛书’为中心》,《三明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黔湘桂边区的族群互动与“三锹人”的形成》,《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以来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发展空间的扩展》,《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6第3期。

《旅游开发:民族地区再地方的实践——以黎平侗族地扪村为例》,《铜仁学院学报》,2016第3期。

《居住隔离状态下边缘族群三撬人的族群认同》,《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边缘族群三撬人婚姻生态的社会人类学分析《吉首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族群认同的建构与消解——一座三撬人村落的当代裂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第1期

《原生态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凯里学院学报2015第1期。

《宋代杂剧的活态遗存——大田新发现地方戏张大阔公戏研究》,《戏曲艺术》,2014第2期

《原生态文化的资源价值》,《三明学院学报》,2014第1期。

《旅游时代文化品牌的打造—宁化石壁客家祭祖的人类学研究》,《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第2期。

《作为文化符号的杨时的意义解读》,《三明学院学报》,2013第3期。

《在人类学田野现场思考生态文明》,《绿叶》2013第1期。

《化全球化与现代客家的文化认同》,《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第1期。

《走在路上的现代性——原生态文化旅游的思考》,《绿叶20127期。

文化符号的形成与演变——石壁客家祭祖的人类学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第3期

《自然与文化的原生态——生态人类学视角的考察吉首大学学报2011第3期

《守望乡土:侗族居所的文化变迁》,《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1第6期。

侗族村落环境的文化认同》,《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第3期。

《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农业考古》,2010第5期。

《祖先·祖籍·宗祠:古代宗族制度下的文化认同》,《南通大学学报》,2010第3期。

《生态文化的形成、价值观及其体系架构三明学院学报2010第1期

《全球化时代文化:非领土扩张与本土重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0第6期。

《生态文明:发展观、价值观、实践观视域解读》,《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第3期

《生旅游时代:一个苗族村寨的演变史》,《凯里学院学报》,2010第4期。

《生文明的发生学诠释三明学院学报20091期。

《侗族祭萨节及其资源价值》,《原生态文化学刊》,2009第1期。

《大学的文化选择与功能类型》,《龙岩学院学报》,2009第5期。

《身份认同与文化想象——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建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第5期。

《上朗德模式:民族地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凯里学院学报2008第5期。

《传统知识的资源价值及其法律保护——以侗族鼓楼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06第3期。

《族群表达者或者表达生命的感觉——民族文学研究札记》,《民族文学》,2006第11期。

《把住生命苍凉的血脉——小说<伤寒>的人类学批评》,《民族文学研究》,2000第2期。

《诗意地栖居:侗寨审美描述》,《民族文学》,2001第7期。

《侗族鼓楼文化的层面分析贵州民族研究1990第4期

三、主持科研项目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源·市场·社会重构:明清时期黔湘桂边区族群关系研究(编号:20XMZ004)。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缘族群三锹人历史文化与生存现状调查研究(编号:14XSH015)。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旅游时代的文化叙事:闽西的客家化进程与客家符号的建构(编号:13YJA850020)。

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民族原生文化:资源价值与旅游开发——以黔东南州为例(编号:HX200808)。

2011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文化资源的表达与建构:三明客家文化生态试验区建设研究。

2004年,主持商务部项目:WTO新一轮谈判传统知识个案研究•侗族鼓楼。

2000年,主持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侗族生育文化研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