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11a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优秀校友述学风(五)|廖世伟
发布时间:2023-11-22   动态浏览次数:51

福建电视台制片人、《我为车狂》全媒体中心负责人、三明学院1995级中文专业校友廖世伟

 

【问题一:当初您在考学三明学院有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故事呢?】

想起当年考到三明学院也是一种缘分,我们当时的考试不像现在分成本一本二重点这样子,我们是分成专科本科重点,那么我们当时以考上大学为标准,一般是以专科线来讲那 么我的分数是离这个专科线很近,所以我当时收到了除了三明学院的一份录取通知,我当时还收到了武汉大学的另外一所录取通知书,当时分成缴费、自费公费另外一份通知书是叫自费。我当时一听说自费,我就总感觉好像不是很正规,所以我当时毫不犹豫就选择了三明学院的缴费这样的再说三明学院离我们家也近,我觉得跟地方上的大学走在一起可能会更合适,所以我就选择了三明学院,当时是这样子的。

 

【问题二:您当初报这个专业是因为什么?】

       说起当时报这个专业可能跟我的另外一位重要领路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领路人就是我舅舅。我舅舅现在是三明日报社一个很资深的记者叫吴乐旺,当时他在连城空军部队当兵,他是报道组的组长,那个时候我看他成天游山玩水到处去,然后另外还有不停的有稿费,这些我就很羡慕。另外一个就是当时他跟我讲,他说这个部队转业肯定是要回老家的,可能继续做领导的文秘或者继续干新闻,所以他当时也希望我能够像他一样来从事这个行业。所以我想来想去,当时我们三明学院没有什么新闻专业,就只有中文文秘专业。当时我们的文秘专业是分成中文文秘跟公关文秘只有两个班,所以后面我就选择了中文文秘,所以这个专业是这么来的

 

【问题三:在大学对您影响最大的老师或者同学是谁?】

       当时我们毕竟是地方性大学,所以我的同学基本上是三明的各个县市区的同学为多,大部分都是农村的,我觉得好像生活习惯性格都差不多,所以我觉得大家相处得特别愉快

如果是要讲到这个老师的话,对我影响很多的人有很多,包括我现在经常都会还会想起很多老的老师,像当时的秦文琴、张鋆福、林建明、李振祥,还有包括廖开顺、邓天杰老师,这些是老的老师,当然他们现在可能有一些都可能不在了那么当时他们的讲课方式,也许可能跟现代的这种教学手段,可能我觉得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的那种严谨的这种治学的作风应该是深深的感染了我们。

       邓享璋老师当我们的班主任应该是时间最长,如果讲到对对我本人影响最大的可能一个是邓享璋老师,还有一个是带我引入走入新闻这条道路上的杨春老师

       邓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那个时候他年纪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岁,可能就是三五岁这个样子,他那时候也大学刚毕业没多久,一个是他非常和蔼可亲的样子,另外一个他挺幽默的那个时候他也是我们崇拜的一个偶像,我发现他的毛笔字、钢笔字、美术字,我们那个时候是要学美术字的,不像你们现在电脑一打印就出来了,我们那个时候全部是用手去割这些这样出来的,我觉得他特别厉害。另外一个是他当时教我们的逻辑学,还有很多公文写作的课程,这些课程其实讲起来挺枯燥的,但是他能够把它上的挺生动的,所以我们对他都特别的崇拜。还有一个是年龄的这种距离,没有太多的距离感,年龄比较近,所以让我们跟他走得特别近。他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个课程,准确讲不叫一个课程,应该来说他在教学上的小小的举动,可能改变了我们很多人的一些这种习惯。比如说他当时在上他课之前的前5分钟到10分钟,他一定会让班上的同学上去即兴演讲,因为他发现我们都是农村来的孩子,性格内向,很多在公共场合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就做了这样的一个举动。这个举动从一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是心里特别的害怕,到慢慢的在演讲的过程中产生了观点的碰撞,然后再到班上的同学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不同的阵营,争脸红耳赤的,但是现在想起来,当时班主任对我们的培育确实是良苦用心,包括我现在从事的是汽车传媒最重要的就是跟各行各业打交道,跟各行各业去做采访,那么在很多公共场合上都离不开讲话或者也离不开沟通。这里面有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邓老师当时对我们的培养确实是良苦用心,所以我心里特别感激。

当然讲到老师另外一个老师就是杨春老师现在是三明新周刊的主编,也是时代三明的总编,他当时后来三明广播电视报的总编当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他是负责我们三明大学报,你们可能很难想象我们三明大学报它是一个地方性的大学,但是在每一年的全省高校评比过程中,在大学的校报评比过程中,我们连续4年第一,他当时几个考核的指标,一个是文章评比第一,第二是版式设计第一,第三个是摄影第一,所以这些都是杨老师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以后取得这个成绩。

杨老师这个人长相特别帅气,文笔一流,摄影一流,排版也一流,在我们同学当中口碑也是一流的,他做什么事情他特别认真,特别严谨我记得有一次是我们的校报有一次在印刷出来以后发现有一个错别字,他把我们所有的人留下来,一个一个每一份的改过去,然后再分发给每一个学生,所以我觉得他特别严谨当然帮助我的人还有很多,像我们93中文的张群师兄,后面也是跟着杨春老师在一起,还有我们94中文的李远明师兄,他现在也是三明日报社的首席记者,当时都是我的领路人,我在想当时要是没有这些老师,像邓老师跟杨老师在前面给我们的引路,也许可能我人生现在走的路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可能我从事的工作也不是这项工作。

 

【问题四:当初三明学院的学风是什么样子?对自己的学习有哪些影响?】

讲到这个学风,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学风特别务实,因为从一开始我们走进这个学校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所以我们在学校一开始我们就懂得要扎扎实实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做事所以我在三明学校的时候,我觉得我蹲图书馆是最多的。我举几个例子,我觉得当时我走到走出校门的时候,跑到很多单位,我发现都是我们的师兄师姐,他们在很多重要岗位上任职。

我记得我大二的时候到三明市人事局实习,然后我跟我的同学在办公室实习,我们所有体现出来的修养素质,包括专业性,应该说深深的让当时的一些领导很认可。我记得当时带领我们的科长叫卓越,他就一直问你们学校都学了什么,你们学校主要的学的方向是什么?他对我们学校的教学是非常认可的。再比如我大三的时候,我到三明文明委实习,我一进去才发现科长叫任才,他也是我们的学长。还有一个学姐叫姚晓,她是经管系的我们一进去以后好像天然之间就有种默契,因为我们做事情相对来说会比较踏实,所以他们特别的认可,包括后面他敢于把当时的简报去交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去做,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可能就是我们这种很踏实很务实的学风,也是得到我们学长跟学姐他们的认可

 

【问题五:当初班级有一些什么事想跟我们分享】

说到班级的一些事情,我当时感觉我们当时的学风除了务实以外,特别的严格,考试特别的严格。我记得当时我们上大一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当时我们有些同学他为了记单词,为了更好的背单词,他就把单词写在手上,结果到考试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墨迹没洗干净,所以我们很多人进入考场以后,直接被认为是作弊,直接是校外察看一年,所以就从这样的一个小的事情,你就可以看出我们当时的学风有多严谨,我们的考试有多严谨。当时想起这段经历,我们原来以为我们这种学校可能至少不会说有这么严格,顶多警告我们当时二话不说就是校外察看

 

【问题六:在三明学院学习这几年对您个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说到影响,我觉得任何一个母校,它都有一个它自己的DNA的传承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让我学会了踏踏实实的做事,认认真真的学习。我们中文系当时文秘专业里面老师经常跟我们讲一句话,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记文章。

我们当时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很清楚自己是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也知道在一些基本的岗位我们应该是可以胜任,但是在一些创造性人才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正是因为当时带着学校的这种校风,这种务实的品德,然后我们走出来以后,我们始终在坚持学习所以当时我们在学习的学校很多,公文写作、新闻写作五大文学现代文学的一些课程以后,出来以后,我很快就进行了广告策划、摄影摄像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如果没有这样的一支的这种学习的下来,我想今天也很难奠定我目前在这个行业的一个地位。

 

【问题七:您现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是您所学的专业吗?】

       我觉得基本上可以说是,因为我当时学的是中文文秘,为什么要叫中文文秘,而不简单的叫文秘?当时我们的专业有个叫公关文秘,它是偏向于企业,还有一个是中文文秘,中文文秘它是偏向于事业单位、机关单位,还有新闻单位。在我们的众多的课程里面,它包含了公文写作的一系列里面还有个很重要的课程,就是新闻学。那现在想起来,我现在所从事的就是98年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就考到三明电视台,2000年的时候我又考到省台,我一直从事的就是新闻工作,我之前最早做生活节目,然后做经济节目、做社会节目,做农业节目、做法制节目,我还做过教育节目,我现在是做的是汽车的这种新闻传媒,我觉得这个东西跟我们当时所学的专业应该是息息相关,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还是算跟这个是对口的。

 

【问题八:您当初就是这么多年来在这个领域有什么奋斗经历要跟我们分享吗?】

讲起奋斗经历可能有很多时候,一半是自己的努力的成果,一半可能是时代给我们的机会。

为什么说自己努力的成果,就像我刚刚跟你说的,受我舅舅的影响,可能我一开始我就想做文秘跟做新闻,那么所以我就一直朝着努力去发展。所以98年的时候,刚好当时电视如火如荼如日中天的时候,我就有幸参加了三明电视台的考试,让我进去了,进去以后可能当时是有点不知足,总觉得这个小地方,我总觉得当时提着摄像机走在街上是很威风,甚至三明的每一条街道,哪个地方有个沟有个坎有个石头我可能都知道,但是我总觉得当时还是偏小,所以一直就想到省电视台来。刚好2000年年底的时候,有一个偶然的机会,福建电视台也在招人,我就来了,那一进来以后就一直在福建电视台从事各个栏目的新闻的采访,采写

2003年的时候,我选择了汽车传媒这个行业,一开始可能我也以为这只是我从事新闻的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就像我只讲的之前做过生活节目、社会节目、经济节目、教育节目、法制节目,我以为只是我的一个阶段性工作,但是我万万没想到我走进了一个澎湃向前,唯有伟大的汽车时代,所以我觉得我现在我很幸运,我很庆幸自己能够走进这个行业。

著名的经济学家姚景他讲过改革开放40年可能看三个市,一个是楼市,一个是车市,还有一个是股市。大家都知道现在楼市跟股市可能骂声比较多,唯一这个车市是老百姓普遍叫号的。事实上在我过去的这二十几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二十几年,所以我特别感谢这个时代,他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从走进汽车以后,从北最北我到了北极村,从南我走到天涯海角,走到云南的腾冲,我重走史迪威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塔比赛我绕了3圈,内蒙从东走到西,从西走到东,我走了4遍,在黑龙江源头洛古村,我一直沿着黑龙江走到1869年的中俄雅克萨战场,所以基本上我走遍了中国。2015年的时候,我特别感到自己特别荣幸,就是当时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跟东南汽车从中国开车开到意大利,我们从新疆的霍尔果斯出发,一路向前,经过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到格鲁吉亚,再到蒂比利斯到希腊,最终到达意大利,我一走就是45天,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可能这个时代给我的一个机会

所以我自从从事这份工作以后,我的所有的行程都在路上,我成天是奔忙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这些大的国际车展,奔赴于这种各个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我很有幸我觉得我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我也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所以我很感谢这个时代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

 

【问题九:您当初在工作的时候有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您最终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如果单纯从做记者这个角度,我觉得我挺顺的,我挺幸运,我在每个阶段我好像都遇到了特别好的老师。那么如果是从做制片人这个角度,遇到的最大的瓶颈应该是在2011年到13年之间,因为那个时候是属于媒体更替的时候,所以我现在我觉得我为车狂》它首先是一个媒体的平台,但也是一个产业的平台。那么如果我仅仅把它当成一个媒体的平台,可能我现在会做得很困难。如果是要说遇到瓶颈遇到困难,那么那个时候我思想没有转变过来的时候,是我最困难的时候,但是后面我认真去研究了媒体的属性媒体应该怎么来做,我发现媒体它除了它有媒体平台的属性,更多是一个产业平台,我们要在媒体的基础上把它延伸出产业来,所以这才是一个突破。

所以从那以后大概是2003年以后,我对栏目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包括我的一些想法,把它当成一个产业平台来做,除了当成媒体平台,把它当成一个产业平台来做,所以我们栏目迎来了一个很大的飞跃。那么所谓的产业,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每一年组织的汽车下乡,汽车下乡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个活动,恰恰是因为我们有媒体作为支撑,我们把它搭建起来的一个营销传播的很重大的活动。所以随着我们媒体属性的改变,包括我们刚刚讲到汽车下乡,我们是2019年把它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来做,到现在已经做了第五届,做到我们省政府的一些领导都非常认可,包括我们省商务厅都非常认可,所以每一年都依托我们5位策划来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随着这个观念的转变,可能我自己人生的瓶颈就得到了很大的一个突破。所以我现在特别自豪的就是我把我为车狂终于做成了福建省最权威的媒体之一。

 

问题十:当时学风建设对你现在工作有帮助和影响吗?

       讲到学风建设,我始终还是这么认为,应该说不是有影响,而是有巨大的影响。因为母校从一开始就教会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学习,扎扎实实的做事,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一直秉承母校的这种作风,然后一直往前走,不停的在走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完善自己。我们就好比飞在天上的风筝,但是这股风筝的线始终还是拽在母校,所以我们的情感线始终是连接在母校,因为母校有很多东西带给我们的影响应该是抹不掉的,它就像一个DNA一样植入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当中


【问题十一:您对学弟学妹对我们您有什么寄语?】

       我曾经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跟自己讲过一句话,我说远离松柏,哪怕我是跟木棉我也叫树,这句话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的学校这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我当时的时候,跟北京上海,包括一些大城市大学我们确实很多地方还没有可比性,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只要我们这个团结在一起,只要我们不停的去完善自己,深深的扎根去修炼自己,我们总会有长大的一天,总会有坚强的一天所以我最想跟学弟学妹们说的是,我们现在的条件很好了,我们的学校的排名也很靠前了,我们虽然是应用性的大学,我们就好好的把每一个学科深深的学懂学透,争做创造性的人才。

 

【问题十二:如果在校庆的时候想返校走一走,您最想去哪个地方呢?】

说实在的,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肯定是原来我们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其实不是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想到学校的每一个地方走一下,因为有很多校区我都不熟,你像我原来读书的是南校区,你像北校区我都不熟,包括像狮子坑那边的校园我也都不熟,所以最有可能的话,我希望花上一天的时间,每个地方我都想走一走,当然我最怀念的是当时我们校报编辑部小洋楼,包括小洋楼边上有个小小的荷花塘,我现在都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在,所以这些地方我都想去走一走

 

 

“优秀校友述学风”涵养工作室/供稿

本文为2023年中科协学风传承行动支持项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