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婉琳
入馆如穿梭千年,与历史对话,庄严肃穆。
我喜欢进博物馆,寻求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静心探寻绚烂的文明,与传统文化互诉衷肠。
听说福建博物院联合各省博物院在福州推出“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不用奔赴川蜀地区,就能一睹三星堆文物,这让我心驰神往,期待探寻几千年前的文明真相。
今人不曾见古月,今月也曾照古人。我想过很多见到你时的场景,你静默着,等待着我,盼与我诉说千年之奇遇。
门口的三星堆气充石像似乎将“中华龙脉”拔地而起,还未进馆一睹三星堆的风采,就能预见古蜀文明的诙谐浪漫。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巴蜀光辉、群雄竞华、多元一体和天下归一。进入馆内,似乎置身青铜时代。这里有大量的人物、禽、兽、鼎、器皿等,每一件的背后似乎都藏着时代的秘密。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值得如此赞誉。入口旁第一处文物名为铜神树,其在埋入祭
祀坑前就被砸烂并经火燎,展出并不完整。此件神树底座呈圆锥状,底座三方各有一双臂平抬于胸前、前臂残缺的跪坐人像,表现的是当时的祭祀情景。神树的整体造型和元素的符号意义符合“建木”“扶桑”和“若木”,反映出它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着密切联系。并且,铜神树是常设于宗庙祭祀中用于“通神”“通天”的神器,体现了古蜀先民对太阳的崇拜以及沟通宇宙的想象。我不禁感慨,文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点点地印证了历史的真实性,说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一点儿也不为过。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其辉煌灿烂的文化值得我们不断去发掘、探索,也让我们对自己的独特历史文化骄傲而自信。
站在另一展柜前,一尊铜人头像与我四目相对—戴金面罩铜人头像,让我似乎穿越到千年前的古蜀国。其面部十分夸张,一双杏眼斜向上出突并拉到了方耳旁,鼻梁挺直,双唇紧闭,面带微笑,颈部几乎与脸部齐粗,这种人物形象只在神话《山海经》中有记载,冥冥中与《山海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像脑后有一发簪,上下端均残缺,有着明显区域民族特色。头像上粘着金面罩,金面罩极薄,仅存右额及左脸部分。你是谁?是神秘的巫师,还是权威的首领?
在它的身后,陈列未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两者虽造型相似,大小与真人比例相仿,也能感受到明显区别。它们纵目突眼,耳朵又长又尖,半人半兽。你又是谁?是李白《蜀道难》里的蚕丛,还是《山海经》里的烛龙?一切都那么神秘,又在文化典籍中呈现一点踪迹。
这些头像均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的一号、二号祭祀坑共出土铜人头像五十余件,而戴金面罩铜人头像只有四件,有考古学家认为青铜人像主要是用于祭祀礼仪,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青铜人头像上包贴金面罩,说明当时古蜀人已视黄金为尊。而面部饰以黄金的目的或许是古蜀人认为金面罩可以娱神,使神更加灵验,同时应当也是高贵、权威身份地位的象征。文物就是如此,有其独特的魅力。虽无法言语,但它们却让我们领略了文明的辉煌,又指向人类起源与发展的未解之谜。
今天见到你们时,我所有的愿望都得以实现。你们安静的躺着,浑身闪着光芒,温柔的看着我,我好想拥抱你们,再和你们一起探索历史的奥秘。
走进三星堆文化,感受古蜀国文化,感叹古人智慧,用心触摸感受巴蜀之魂,揭开困惑在我们心中的古蜀之谜,探寻华夏文明的发展与变迁。寻青铜之灿烂文明,忆中华千年岁月,跨越千年无声对话,担当青年文化使命,愿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