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三明金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中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纷纷抛来“橄榄枝”,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7名毕业班学生,成功签约。
去年8月,“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的“新型环保含氟表面活性剂”项目,在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使用,年新增产值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一边是人才的“落地开花”,另一边是服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三明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的美丽故事。从积极实施多维实践教学改革,到构建生态智慧型实践教学模式,再到聚焦地方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以“氟”造福,智慧前行,是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聚力我市“四篇文章”之工业三明,深化“五比五晒”,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金钥匙”。
“氟新材料、石墨烯、稀土等产业为三明新的工业名片。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对复合型素质新工科人才需求日益凸显。而单打一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多学科交叉、多视角思维的工程能力要求。”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院长李奇勇说。
“破冰”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资源与化工学院联合了16所应用型高校和30多家骨干企业,组建了全省资源化工类专业本科教学联盟。与此同时,牵头成立氟化工产业协会,构筑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一体引领”为实践教学改革创造了契机,实践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方法“两翼发力”,则实现了实践教学模块的精准设计。
精心分类的实验模块,生动形象的虚拟仿真技术人机界面,全方位信息化的操作流程……这是资源与化工学院虚拟仿真中心学生实践操作的场景。
“鉴于氟化工剧毒、高危和投入大等行业风险,我们依托全校首个省级化工清洁生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模拟实际生产预设危险点、工艺参数变量控制,联合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3D仿真实训模块。”李奇勇介绍道。
沉浸式企业化实训,近100个全天候仿真项目,变企业实践“装置操作”为“情境再现”仿真,资源与化工学院虚拟仿真中心为区域化工实验与工艺实践系好了“安全带”。
除了建设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中心,资源与化工学院还与三棵树、翔丰华等企业共建省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能源中试车间以及20多个专业群教学实践基地,将“中试车间”搬到“教学课堂”,将高端“工艺流程”“设备控制”与“生产装置”演变为综合“实践教学装置”。
工程化教学平台、产业化教学团队、多维化教学评价“三轮驱动”的专业群生态智慧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具备新时代“绿色工匠素养”与新工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一线人才。
在生态智慧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下,化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张敏敏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三明金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左立勇的肯定。“扎实肯干,吃苦耐劳,专业突出,三明地方企业给毕业生作出的评价,让我们深感欣慰。”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赖文忠说。
除了打造人才培养高地,资源与化工学院还在聚焦“工业三明”产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下工夫。会同三元、明溪、清流三个县区六家氟化工龙头企业,一起打造的“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三明氟新材料产业发展,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2017年6月21日,全省首家“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院校协同”的“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破茧而出。耗时1年时间,投入900余万元,18人的科研团队,打破“长丝”制备工艺瓶颈,研发的“三农聚四氟乙烯长丝制备工艺”,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为“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带来每年新增8600万元产值的经济效益。
“这3年来,我们团队研发的废弃物轮胎橡胶裂解炭黑改性,替代工业炭黑,用于橡胶补强技术,投产后,已为企业带来7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目前,产品订单已销往杭州中策集团,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教授苏志忠说。
立足资源优势,把产业链留在当地,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成为桥梁与纽带。“接下来,我们还将整合学校优势力量,采取全链条参与、全人才服务的模式,服务企业发展。”“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念保义说。
《三明日报》2020年5月1日A1版,记者 刘莉婷 通讯员 王其炳)
链接地址:http://smrb.smnet.com.cn/pc/layout/content/202005/01/content_7974.html
东南网,2020年5月1日:
链接地址:http://sm.fjsen.com/2020-05/01/content_30288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