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立项成果】擦亮党建“三原色” 引领带动铸魂育人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第一党支部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围绕学校“三步走、创一流”的战略目标,充分挖掘运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党建+学科专业”、“党建+人才培养”、“党建+服务地方”、“党建+文化传承创新”新路径导向,着力创建“苏区红课堂”“经典诵流传”“党员微课堂”三个品牌。
二、“立项活动”背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三明市“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展实践,充分挖掘运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党建+业务”新路径导向,发挥高校智库优势及科研平台的作用,为支部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内涵、新亮点。
三、“立项活动”做法
(一)注入血脉之“红”,筑牢理论教育阵地,在传承弘扬中砥砺党员初心
1.联动专业,融入党史,推动红色课堂走深走实。充分依托学院专业优势,扎根三明地区红色文化开展研学活动。两年来,组织支部党员赴清流、宁化、永安等地5个乡镇7个村,走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20个,红色文化景点10个,累计开展17次红色调研行动。支部党员以“红色故事+文学创作”的创作形式、“红色旧址+传播技术”的创作路径、“红色成果+科技创新”的展示手法,挖掘并制作了《“两位领袖”跨时代的清流县足迹调研》等一批红色文化精品党课和调研视频,让更多师生聆听革命故事的同时,助推“苏区红课堂”品牌的宣传推广。
2.拓展方式,双线并举,赋能红色课堂成果转型。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研习营活动来拓展第二课堂。一是带领学生亲身体验,通过编草鞋、过封锁线、重走挑粮小道等方式亲身感悟,深入“路隘林深苔滑”的红军小路拍摄图片、视频等素材,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更具象的日常,为支部制作优质党课和调研视频提供素材支持。二是广泛开展党史宣讲,先后邀请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郑传芳教授等数位专家来校作党史宣讲,提高师生对红色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2021年支部于建党百年时间节点组建青年党史宣讲团,在校内开展三明红色故事宣讲,一年来累计开展15次,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入脑入心。三是积极打造网络平台,组织学生以视频、图片、文字报告等多样化的“互联网+”形式提交展现红色文化调研成果,同时通过举办“社会实践成果”线上分享会和直播活动等新形式,助力调研成果转型,扩大品牌影响力。
(二)彰显活力之“蓝”,深耕文化经典内涵,在研习推广中增强文化自信
1.开通多方渠道,精品文化项目“接地气”。依托学生党支部,推出支部品牌——“党史百年·周周诵读”活动,常态化的组织学生党员录制党史经典故事、传统文化经典等,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历史图片,以每周进行的形式上传到云端推广,累计开展26期。将经典诵读与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开展“诗词茶话会”、“经典交流会”等15期文学交流活动,参与人数覆盖500余人次,让学生在学习经典、亲近经典、交流经典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2.丰富文化内涵,形式多样活动“不掉线”。支部积极发挥组织育人工作的渠道和途径,定位书法、写作、朗诵等内容,积极开展“传承中华魂,共筑爱国情”千人书法大赛、“诗词大赛”“经典咏流传”等系列品牌校园文化活动31项,活动参与人数覆盖4000人次,实现了校园文化活动设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品牌活动推广,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得到广泛开展,扩大文化经典建设工作的有效覆盖面。
3.坚持成果导向,传播经典实效“咏流传”。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行动,加大优秀网络文化供给力度,通过开展“执笔书写育人志,翰墨留香铸师魂” 师范生技能成果展、“红帆期刊”文学作品展、“配音秀”播音专业技能展示、学习强国推文等12项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展示作品累计285件,活动成果以撰写读书笔记、录制诵读音频、召开推介会等形式呈现,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聚焦山水之“绿”,激发实践课堂活力,在乡村振兴中讲好三明故事
1.发挥干部示范带动作用,服务三明地区文明实践。结合党员培训班、“三会一课”等形式,以书记带头讲、全员覆盖讲的方式,打造“我眼中的新三明”系列主题讲堂,其中“三明实践”系列微党课被学习强国、中新网等媒体平台广泛推广。先后与三明市委组织部等县市单位签订作品拍摄制作等合作协议,带领支部学生拍摄完成了《常口:一碗擂茶映初心》等5部专题片,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三明实践”,为讲好三明实践故事作贡献,唱响“一区六城”发展新篇章。
2.采用校地结对共建模式,协同推进乡村发展进程。采用“结对共建、校地合作”模式,引导师生党员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在三明市各县区开展调研走访和志愿服务,于2021年开办了直播经济等4个项目驱动创新班,与福州三明大厦、福建省老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直播电商项目合作,用直播带货助工助农、销售三明相关特色产品,签约经费超过90万元,服务农户两百余人,让党组织的“服务之手”和群众的“需求之手”互相看得见、拉得上、握得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四)配套班子之“全”,构建完备机制体制,在支部建设中创新工作载体
1.完善支部制度建设,强化党建品牌带动力。选拔各岗位优秀党员到学生党支部书记、支委岗位上来,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破解了党支部、团支部与班级三者之间如何协同工作、提升工作成效的问题。截至2022年4月,学生支部原创作品累计56篇在中国教育报、东南网、学习强国、中国大学生在线等重要媒体刊播,辐射带动支部品牌育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创新工作活动模式,深化四位一体影响力。通过“学科建设”“专业内涵”“课程建设”“能力发展”与党建品牌融合,构建“党建+理论学习”“党建+学科建设”“党建+社会实践”“党建+团学建设”四大工作机制,赋予思政教育新内涵,彰显高等院校智库研究特色。
四、“立项活动”成果
(一)思政融入,铸魂育人不断强化。党建品牌深入开展的同时,育人效力取得新突破。支部党员参加三明市红色故事演讲比赛,讲述了《毛委员赶墟》、《红军崖》、《三明革命烈士第一村》,分别荣获一、二等奖。支部党员参加“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福建高校思政微课大赛荣获二等奖。
(二)以赛促学,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两年来,支部学生荣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百项余。获三明市“风展红旗如画——三明”网络文化节暨校园微拍大赛一等奖1个;三明市新闻奖二等奖2个;第四届福建省校园微拍大赛三等奖1个,优秀奖1个;第五届福建省校园微拍大赛一等奖1个,优秀奖1个;福建省“我为家乡代言”摄影作品大赛一等奖1个,优秀奖2个;第十三届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1个;全国第三届“讲好节能故事”微视频摄影及征文大赛优秀奖1个;2021年参加福建省团省委主办的美丽乡村直播挑战赛获得银奖;第二届潍坊杯VR及短视频大赛,全国三等奖3个,省级一等奖4个;第八届大学生影像大赛省级一等奖1个,三等奖7个等。其中,福建省高校师范生技能比赛中荣获两个一等奖,是我校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三)服务社会,能力本领不断拓展。一是组建师生团队打造高校师生献礼建党百年系列短视频栏目“三明实践”系列微党课,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强国号、新福建平台、东南网等转载报道。二是搭建校外实践教育平台。组织师生党员赴清流、宁化两地开展“全景VR·红色福建”专题片暨红色文化VR视频资源库建设活动。既学三明苏区党史,又促党建业务发展。三是以新媒体为发力点带动高校传媒专业产教融合实现新突破,依托创新班的短视频创作和直播技术和新媒体营销创意策划,产出一大批优质展现三明地方和三明实践的优质短视频作品,以及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助力市县区域农产品在更广泛场域的销量和美誉度提升,有效带动地方传播知名度。
(四)充分利用平台,发挥辐射作用。学院充分利用学院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先进学生的事迹进行记录和宣传,并由宣传委员转发至班群让同学们进行学习。比如在“明院文传人”公众号上,刊登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志愿服务传温暖”等推文,对文传学子的优秀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报道。在学院官网上,“记明院青春榜样”系列宣传优秀学生林安琪,辛佳媛,钟耀鸿等同学的事迹推文,用身边的榜样营造了先进的氛围。在三明市新周报上,学生党支部以“三突出”实现党建专业齐推进的专版宣传。学生支部组建的三基色照“福”行泰宁实践团队被中国日报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APP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40余条次报道宣传,大大提升了学生党支部党建引领专业育人工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佐证图片
(图1:支部召开党员大会)
(图2:支部召开“七一”党日活动)
(图3:党建品牌活动之“苏区红课堂”)
(图4:党建品牌活动之“经典诵流传”)
(图5:走进三明苏区开展红色调研)
(图6:走进三明陈大红军村开展红色历史文化教育)
(图7:学生党员直播带货销售三明相关特色产品)
(图8:学生党员开展“党建+”社会实践活动)
(图9:师范生获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图10:学生党员获奖部分证书)
(图11:学生党员获省竞赛特等奖)
(图12:学生党员获省竞赛一等奖)
(图13:三基色照“福”行到泰宁开展社会实践)
(图14: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图15:三明新周报专版报道支部创建样板支部情况)
(图16: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支部开展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