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今年暑期,福建省各高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旨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以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为新福建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福建农林大学:
寻访“晋江经验”,
在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
为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深入了解“爱拼敢赢”的晋江精神,福建农林大学“晋江经验”发展成就观察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7月11日至15日前往晋江开展“弘扬晋江经验,争当工科匠人”社会实践活动。
7月11日,实践队首先参与座谈会了解晋江的发展历程,随后前往安平古桥参观学习,深入调研古桥的施工方法、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7月12日上午,实践队来到晋江市融媒体中心,听媒体工作者讲述“晋江经验”的背景、传承和发展。下午,实践队前往福全村、围头村,采访了老党员蒋福岱、参观了八·二三战地公园,感受到战争年代人民生活的艰苦,“晋江经验”为当地经济发展带去了积极影响。
为弘扬工匠精神,激发新时代工科青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7月13日,实践队来到晋江东部快速通道A2标段项目部,调研福厦高铁项目的建设背景、难题与意义,了解到工程基建对晋江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7月14日,实践队来到了晋江市万达党群服务中心,以安平桥为“钥匙”,开启晋江精神的“大门”。活动内容主要以安平桥的力学小知识、修建小故事、经济作用三方面为核心,旨在让队员们体会晋江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爱拼敢赢的精神。
在钢筋加工厂内,工程师向实践队介绍钢筋原材料的加工、成型等工序。
7月15日,实践队抵达最后一站——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开展“行摄毓秀晋江,助力文化旅游”采风活动。队员们通过一天的寻访,领略了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此外,实践队还开展了“晋江文化旅游满意度及建议”问卷调查,希望为晋江文化旅游建设建言献策。
今年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晋江调研,从改革开放事业与我国经济融入全球格局的高度,系统完整总结并提出了“晋江经验”。据此,晋江人以饱满的热情与干劲投入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这个特别的历史节点,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通过体验式、研学式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探究“晋江经验”的发展脉络和应用情况,希望将优秀经验传承好、弘扬好,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新时代工科生的青春力量。
为协助打响“大爱三明青春同行”品牌,深化“三百行动”,7月15日上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第十二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与建宁县团委合作开展“百青助百困 圆梦微心愿”主题活动,“志行建宁,青马笃行”社会实践队为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微心愿,微能量,此次圆梦活动是一份爱心,更是一份期待。“击鼓传花”游戏环节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以瓶子为花,以音乐为鼓,音乐响时传递,音乐停止时,瓶子在谁手中,谁就要表演节目。节目结束后方可进行“投壶”游戏环节,每人三次机会,投中一次就送一束玫瑰花。玫瑰花由实践队员亲手制作,游戏中有5名同学赢得共计11朵玫瑰花,4名同学分别进行了古诗词背诵、打竹板等精彩的才艺表演。此外,实践队员还带来吉他演奏表演,希望小朋友们像灵动的旋律一样扶摇直上、挟风而行,保留初心奔向美好未来。
实践队员为小学生代表分发了精心准备的“微心愿”礼物,包括投影手表、绘本、象棋、文具套装等,将爱传递给条件艰苦的留守儿童,实现的虽是孩子们的小小愿望,但激发的却是前行的强大动力,鼓舞着孩子们认真学习、不断进步。
有关负责人表示,非常感谢实践队员们的辛苦付出,希望孩子们常怀感恩之心,借着微心愿活动的东风,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收到小礼物,立下大志向。
近日,闽南师范大学青年学生乡村振兴促进团以“乡村天地广,青春向前闯”为主题,在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龙海区、平和县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补精神之钙,筑红色之魂。第一站,促进团在漳州市博物馆参观展览,接受精神洗礼。红军在漳期间书写的标语,饱含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理想信念与革命情怀。学子们走进展览区,感受红军为革命奋斗的决心和使命,感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波澜历史。随后,促进团前往漳州市平和县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观看了三平胜利会师的重要史料,大家纷纷表示要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斗争精神,笃行不怠、勇毅前行。
促进团在听取“红色回响——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红色标语展”讲解。
宣讲进基层,乡村谋振兴。促进团采用定点宣讲和入户走访相结合的形式,来到漳州市龙海区颜厝镇洪塘村开展资助政策、征兵动员及防诈防骗宣讲。队员们通过普通话与闽南语相结合的讲解,向村民们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介绍青年参军入伍流程、大学生应征入伍优惠政策,通过发放防诈骗宣传单、面对面讲解真实案例、讲述诈骗基本手段等方式,帮助村民提升防范意识。促进团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在服务社会中展现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劳动砺心志,实践促担当。在漳州市平和县林潭农场,促进团走进乡村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学子们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种植的农作物生长习性及养护技巧、病虫害防治、农场的种植情况、支撑产业、流转方式、经营方式等。学子们还走进⼤⾃然,体验果蔬种植、采摘、浇水等劳动,在实践中感受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理念,培养团结协作的奋斗精神。此外,学子们基于当地农业现状展开讨论,为多元化、特色化、示范性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展现青春担当。
为引导大学生党员到乡、镇、村建功立业,三明学院组建“头雁先锋”大学生党员实践队,从三明宁化长征纪念馆出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三明足迹,深入泰宁、将乐、沙县、三元等地开展为期4天的实践活动。
三明学院“头雁先锋”班全体党员在宁化长征出发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
问卷调研出真知,实践队在出发前提前组织多次研讨交流会,完成问卷编制、访谈提纲设计等工作。抵达宁化长征纪念馆后,第一时间召开了专题会议,围绕调研目的、主题及做法进行阐释和部署。调研期间,调研组共发放问卷335份,回收有效问卷331份,先后访谈了村两委干部、村民120余人。在4天的调研实践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三明生态美、产业兴、民众富,感受到三明市“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的强劲动力。
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实践队在调研中了解到许多乡村振兴发展的典型案例。泰宁县岭下村立足中央苏区基点村优势,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红色史迹、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老区乡村振兴双向互补、良性循环,壮大米酒、农特产品等产业,带动村财和村民增收。泰宁上青乡崇际村立足自然景观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产业,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将乐县常口村打造生态富民样板,积极做好“山水田”文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票、碳票制度创新,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实现“生态绿”引领乡村振兴新发展。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依托良好生态优势,深入挖掘“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优势,通过小吃产业、文化旅游引领全面乡村振兴,构筑发展新格局。
“通过走访调研,我发现现在的乡村软硬件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的美丽需要保护,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我希望毕业之时能有机会返乡工作,在农村的广阔舞台施展所学,为家乡振兴蓄势赋能。”来自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的学生陈静怡说。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员邓强表示,要以青春之力投身乡村振兴,在实践中积极主动、甘于奉献、施展才华,在服务中提升素养、增强本领,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日,厦门工学院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师生一行25人,赴福建三明市沙县区以“追寻总书记足迹,不负青春韶华,筑梦乡村振兴”为主题,围绕“闽山闽水物华新”开展学习、调研和理论宣讲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结合新福建建设上好“大思政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实践队员们首先在沙县区党校集中学习,通过沙县林权改革交易中心、三明农业科技园、沙县小吃产业园等现场教学,队员们充分了解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和带领下沙县在改革开放搞活机制造福百姓的系列措施。实践队员钟美华同学谈到:“我们家也是林农,我深有触动,三明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受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实践队员们还深入田间巷尾,在夏茂镇俞邦村、长阜村、洋元村开展走访、调研和理论宣讲活动。
来源:福建共青团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I0MTIwNw==&mid=2653483778&idx=2&sn=5a8b9de70b8224e4a8704f8b3428aec1&chksm=84de96dab3a91fccb680cbf652c4d5b55799da30ba641226315a51ae37cb32ae00da6b016070&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