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11a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激发扶贫合力
发布时间:2020-06-09   浏览次数:100

        “潘书记,紫薯俺们会接着种,合作社俺们要接着搞,你和老师们今后一定要常来看看!”日前,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柳林村,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扶贫第一书记潘映铼正与乡亲们一一告别。

        从鼓了口袋到富了脑袋,两年间,江苏师范大学帮助柳林村探索出了一套精准适用的“脱贫法宝”。依托高校资源优势,江苏师范大学带动柳林村实现了党建引领、产业转型、教育促进以及村风村貌的深刻巨变。而其“结对子、补口子、育苗子”的扶贫模式也助力地方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找准短板

        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柳林村地处睢宁县西北部,位置偏僻,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薄弱村。潘映铼刚被派到柳林村时,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不少。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潘映铼在走访中了解到,柳林村经济薄弱表面是因为缺乏产业富民项目,实际上是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缺乏的体现。

        为了使党建工作和项目帮扶一起抓,潘映铼主动与村两委干部谈心,帮助大家重拾村级党建工作的信心与决心。为此,学校与柳林村积极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把柳林村党员干部请进大学听党课,邀请党建专家走进柳林村手把手教他们村级党务工作怎么干,有效地提升了村两委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

        不仅如此,学校还在柳林村推动乡村基层“党建+”工作,将长期开展党建研究的理论成果融入当地基层党建工作,并实地开展党建工作的实践经验印证理论研究,充分发挥人才、信息、理论等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和为民服务制度,形成了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使命感,柳林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得到了加强。

         通过走出去学习和请进来讲课,柳林村党员干部明确了党建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干、干什么、干到什么标准、达到什么目标。柳林村老支书动情地说:“要是早点明白这些,我们就知道怎么干工作了,也不会被戴上党组织涣散的帽子。”

        瞄准需求

        产业振兴提振发展潜力

        柳林村靠近故黄河,由于土质原因,长期以来主要以种植花生和小麦为主,因产量不高,经济效益差,当地村民的种植热情并不高,劳动力外流严重,大量农田多以较低价格承包给他人经营。

        “没有特色产业带动,很难让老百姓尝到种地的甜头。”为此,潘映铼积极联系专家,对柳林村的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判,并把特色产业定位在紫薯的种植上。江苏师大长期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甘薯产业技术研究在国内享有盛誉,在潘映铼协调下,学校与柳林村签订了校地共建生态农业基地的协议,并将甘薯产业技术成果应用到柳林村。利用甘薯专业博士人才培养优势,一对一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骨干。

        在此基础上,潘映铼引导村集体成立农机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村两委干部和种植大户入股,并通过多方努力,筹集到230余万元资金,用于农机购置和土地流转。

        2019年10月,柳林村的近40亩紫薯喜获丰收。江苏师大在开展消费帮扶的同时,积极帮助村民拓展销路,柳林村紫薯因口感好、品质佳受到消费者青睐,柳林村村民开起了网店,学会了线上销售,柳林村紫薯还作为展销品走进了第三届中国甘薯产业博览会。现如今,每亩紫薯的利润达6000元,超过了以往种植花生、小麦一年的经济效益。柳林集体经济收入也从原来的不足2万元,到今年超过了40万元。

        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柳林村村民种植紫薯的热情也不断提高。青年党员许京是一名退伍军人,从基地培训到种植实践,许京已经成为一名紫薯种植技术骨干。“以往还想着外出打工,现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足不出户就能工作赚钱。”许京说。

        选准突破

        教育扶贫激活内生动力

        潘映铼深知,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拔掉穷根的重要路径。他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还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服务当地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来。

        每年暑期,学校敬文书院的大学生都会走进当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孔子行脚”支教、艺术教育进课堂等活动。近几年来,随着虚拟体验、人工智能等形式的融入,有效激发了当地儿童学习热情。“我们不仅是在支教,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埋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支教团成员刘畅说。

        为了提升当地基础教育综合水平,学校充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与帮扶地区开展教育结对共建,提供科学的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和业务指导。围绕师资培训、教学指导、交流研讨、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重点开展教学观摩、同课异构、跟班学习、业务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网上交流等教育帮扶项目,建立帮扶档案,共享教育资源,全面提升了当地基础教育教学水平。

        基础教育搞好了,间接带动的是村风村貌的巨变。现如今柳林村的村民们聊的是孩子上学,比的是教育投入,无形间形成了崇文尚智的良好村风。

        两年过去了,在江苏师范大学的精准帮扶下,柳林村真正实现了脱贫摘帽。“柳林村的扶贫模式是我们校地合作共同探索出的一个有力样本,通过和地方在产、学、研、用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共同致力于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华桂宏表示。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01日第6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