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高校都是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音乐文化产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使命和任务。音乐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以高校音乐人才的全方位教育为基础,因此,实现音乐人才教育与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是高校培养音乐人才的目标与导向。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遵循音乐教育规律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上,深刻领悟音乐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将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作为开展音乐教育的主攻方向,积极搭建个性化高素质音乐人才培养体系,丰富音乐教学课程设置,强化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与技能,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产教融合水平提升,使学生在掌握扎实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刻了解音乐市场发展动向和需求,助力学生形成具有迁移性的知识架构,切实提升高校音乐教学与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水平。
丰富音乐教学课程设置,打造个性化教学方案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学习专业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的关键环节,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为增加教学改革的精准性,学院对原有的音乐教学体系和音乐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了系统调研,在认真审视音乐教育现状与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将课堂改革作为切入点,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音乐专业课程设置,采取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制定了全新的课程考核标准。
一是增加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课程,让学生通过自主调研、交流分享的方式了解当前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二是开展小班教学,使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从而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差异化教育方案,让学生在音乐的“芳草地”上百花齐放。三是丰富课程资源,施行自主选课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感兴趣的方向,学习选修课程,如音乐赏析、乐器学习、艺术管理等,构建自己专属的知识结构,同时打造融合类课程,如将声乐、和声、钢琴等课程相结合,丰富学生的音乐涉猎领域,打造复合型音乐人才。四是制定以舞台汇报为导向的考核方式,让教师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编排舞台节目,汇报学习成果,评定学生成绩,力求让学生在协作、创作、演出的过程中,增强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五是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主动查找符合自身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的资源与素材,通过自主学习扩展自身音乐知识的储备,丰富音乐作品见识度,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与感悟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对新媒体信息技术与平台的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查找专业资料的速度与技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实现了课堂学习与课下自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习能力提升的目标。六是鼓励学生之间开展积极交流,分享彼此在音乐学习方面的经验与心得,取长补短,互助进步,建立起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推动学生之间形成团结友善的合作意识,助力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目标的实现。
提升音乐教育师资队伍能力,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
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对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学院高度重视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了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选派骨干教师到高水平音乐院校进行交流培训,了解前沿音乐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音乐教育改革意识能力增加内驱动力;促进教学与舞台相结合,为教师创造表演机会,使其在实际表演中寻找教学与舞台表演的契合点,与此同时,通过与学生合作表演,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教师身上的闪光点。
其次,学院加强了对音乐教师的考核力度,激励教师在掌握专业音乐知识的同时拓展知识范围,掌握教育理论、创作技巧等技术,掌握音乐文化产业新动态。学院组织开展“说课”活动,每位教师选取所授课程,从课程性质、课程标准、教材选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系统细致的讲解,并根据课程特点对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改革切入点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内容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教师们本着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教学技能。“说课”活动是学院加强教学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对专业课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就如何上好一门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如何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加大选贤任能的力度,引进舞台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加入教师队伍,利用其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新的灵感,改善高校音乐教育与市场脱节的问题。
最后,学院坚持培养音乐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鼓励教师勇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发展出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与计划,不断发展和完善新时代音乐教育的体系建设,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对音乐教师开展人文教育,提升音乐教师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培养其以富有人文情怀的视角审视音乐教学活动,增强教师对音乐作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认知升级,打造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俱佳的优秀音乐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事业贡献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打通课堂与市场的“隔断”
大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往往是因为不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未能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学院大力培养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支持学生挖掘自身优势和潜能,帮助学生了解音乐领域就业方向,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一方面,学院举办了多场就业创业主题讲座与培训会,邀请高校创业导师、优秀创业青年、企业负责人为学生们讲解音乐人才未来的就业方向、前期就业创业准备等事项,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先人一步、胜人一筹的自我发展规划与安排,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引导学生找准职业发展方向,在不断夯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客观审视自身优势与不足,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与时代进步要求,提升自身就业意愿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和满意度,为音乐人才长远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学院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加强了与音乐企业的密切联系,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帮助学生加深了解音乐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与企业共同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职业发展需求相接轨,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学院启动了企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邀请艺术企业知名人士来校交流,共同探讨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导师为学生详细讲解了相关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了解社会艺术工作者的从业经验,为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奠定了扎实基础。此外,学院还选取优质音乐企业作为实践教育基地,通过项目合作、校企师资共建共享、学生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中体验和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自己的职业方向,也有利于促进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
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促进音乐人才实现自身价值
丰富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为学院增添色彩与活力,也能成为学生展现音乐才华、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的良好机会。因此,学院注重发挥音乐特色,积极助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一方面,学院致力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实现音乐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例如,学院在五四青年节组织开展了文艺汇演活动,将音乐、舞蹈、武术等艺术形式以丰富的作品为载体展现在师生面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出学生的活力与热情,着重体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与爱国主义情怀,将音乐作品的人文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通过举办比赛的形式,提升学生短时间内创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给予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达的机会与平台,提升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了协同作战的能力和凝聚力,为音乐作品的完美呈现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此外,学院还组织开展原创音乐会,邀请众多校园原创歌手参与表演,呈现了包含摇滚、民谣、流行等在内的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展现了学生的创作才华与音乐表演实力,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盛大的音乐狂欢。
另一方面,学院积极联系、调动社会资源,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帮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音乐教育价值,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例如,学院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开展社会调研活动,精心筛选出优秀学生并组成多支分队,赴全国多个行政村进行关于农民物质与文化生活、农村社会管理等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在当地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文艺下乡、公益支教等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为当地村民展现了内容丰富的音乐作品,并讲解了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与精神,提升村民的音乐学习兴趣,为村民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又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院还鼓励师生积极发挥自身音乐才能,创作振奋人心的歌曲,通过音乐的形式向社会各界传递战疫力量,鼓舞士气,增添勇气,透过音乐作品表达对生命的深沉热爱和对抗疫英雄的敬意与祝福。学生们将真挚的情感融于专业的音乐创作能力之中,创作出了多首感人至深的音乐作品,向每一个奋战在岗位上的人致以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为武汉及每一座城市送上真挚的祝福,通过歌声传递了温暖与力量,表达了敬意与感谢,传承了文化与精神。
此外,学院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采访民间艺人与文化事业从业者,查找收集散佚的音乐文化作品,吸收不同的音乐创作思想与方式,学习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与文化,同时将原创音乐作品表演带到社会中去,发挥音乐作品沟通情感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促进音乐文化创新与发展,实现全方位提升音乐人才素质与能力的教育目标。
(陈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