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11a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要坚定和彰显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3-04-20   浏览次数:223

教材建设是事关“两个大计”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离不开教育的引导培育,离不开教材的基础支撑。实施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决定了下一代学什么和信什么,关系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立德树人是教材的“根”

  第一,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教材建设是铸魂工程。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不可替代的重要抓手。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西方制度和国家治理失序失效日渐显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实现了长期稳定和快速发展。东西方两种道路、两种制度、两种价值观的竞争加速加剧,不同思想、价值观念的碰撞在教材领域集中体现。我们必须坚守教材这一主阵地,牢牢把握育人育才的重要关口,通过教材让学生深刻认识西方之乱的根源是什么、中国之治的密码是什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是什么,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教材是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有力推动着全球经济结构和各国力量对比的调整,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国家都把深化教育改革作为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教材作为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规律的集中体现,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支撑,是培养一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的质量如何、竞争力怎么样,教材是一个核心指标。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的教材与世界科教形势发展和我国实际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必须认清国际竞争的新态势,在教材中强化争先意识,提升教材质量,加快完善教材体系,更好地引领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第三,教材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依托。教材具有鲜明的国家和民族属性、价值传承功能。古今中外,各个国家都是通过教材将政治主张、制度理念、价值观念传承给下一代。我们是党领导的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时代教材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准确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

 

    文化自信是教材建设的“魂”

  不同国家的教材,内容形式各有特色,但背后的共同烙印是文化,这是教材建设之“魂”,是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一生的深层次力量。可以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高质量的教材。同样,高质量的教材对于彰显和弘扬文化自信,也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第一,文化自信是推动教材建设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有自信的民族,才有光辉的未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文化习俗构成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伟大建党精神统领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铸牢了我们“坚强的精神支柱”,革命先辈创造的辉煌历史是“国家集体记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些都为我们立德树人提供了宝贵资源,为教材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灵魂和最丰富的素材,是我们推进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根基和力量源泉。

  第二,教材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教材作为传播思想、传递价值、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总体认知。教材建设能力和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必须从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来推进教材建设,把文化自信全面渗入到教材建设之中,把教材建设的主导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立足五千年灿烂文明,充分、系统、全面反映我们的文化历史和文化成就,充分吸收新时代的创新成果,通过教材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定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第三,教材要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不仅选对了、走好了,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在教材中把这个事实和道理讲清楚,需要从我们的实践中不断提出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并转化形成教材的话语体系。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史中,挖掘新材料、提炼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并且将它们系统地融入教材体系建设之中,让教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权威阐释者和传播者,将教材打造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这是每一位教材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教育部教材局局长、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田慧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