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12月15日,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赴沙县富口镇荷山村开展主题为“新时代 新作为 跟党走”的党日活动。
从沙县富口镇往荷山村,是18公里的曲折山道。山道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仿佛是被拉长的时间线,一方面令人担忧着“山重路复疑无村”,另一方面也在感慨着正是这车道旁险峻的山崖,愈发显示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红军精神。千回百转的车程,在海拔800多米的前头,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红军村——荷山村。
层层叠叠的山峦造就了荷山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这也是革命先辈之战略智慧。旧时的炮台直指上山的路,扼要、易守难攻。司令部、通讯站、红军亭、红军井、旧时造币所、红军医院、红军食堂…小小的山村里,曾经停留着彭德怀、杨尚昆等革命先辈的足迹,如今这些建筑遗址的保留,展厅的设置成为后辈们缅怀、追思之地。
党员教师们跟随着荷山村支书的步伐,一边听着老支书对旧址故事的讲解,一边感受着如今的静谧山村。小小的荷山村一度成为红军指挥作战、安营扎寨、后方建设的重要阵地。在红军支持下,荷山建立区苏维埃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当地老百姓都自豪地把荷山村称为“中央红军村”。在这个红军村里,最为人乐道的还包括军民的亲密关系,罗氏、陈氏宗祠成为红军用地,是拥军之举。
在荷山,这支用双脚丈量祖国山河,用意志彰显中华民族刚毅精神,用牺牲和奉献昭示中国人民必胜决心的队伍,流下了点点滴滴却又令人动容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像仍然不断涌出清水的红军井一样,告诉人们“吃水不忘挖井人”,红军精神永传承。
(艺术与设计学院/供稿 叶杭/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