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所属学科及专业名称、代码
学科门类:工学
类别:机械类
中文名称:车辆工程
英文名称:Vehicle Engineering
代码: 080207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毕业后3-5年具备)
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政治观念,适应福建经济发展、具有大机械工程背景、掌握车辆工程学科系统理论和车辆工程领域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具备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应用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骨干工程技术人才,能承担汽车设计制造、试验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运营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二)毕业要求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发展规划,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关要求,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具体如下: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 指标内容 |
1.思想品德 |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工程知识 |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
3.问题分析 |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能够设计针对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5.研究 |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6.使用现代工具 | 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7.工程与社会 | 能够基于车辆工程领域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9.职业规范 |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车辆工程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履行责任。 |
10.个人和团队 |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11. 沟通 | 能够就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2.项目管理 |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3.终身学习 |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现代汽车行业发展的能力。 |
三、专业介绍
车辆工程专业于2011年开办,是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已建成新能源汽车结构、汽车检测、车辆动力学仿真、智能网联汽车等专业实验室6个,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在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建立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专业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条件充足。通过校企合作,相继成立省部级科研平台3个,地市级科研平台3个,其中“福建省微小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是由福建省发改委批准建设的科技服务平台。已发表论文80余篇,被SCI/EI等检索30余篇,出版教材9部。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产学研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专业定位:依托三明学院建设地方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对汽车人才转型发展需求,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汽车制造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等。
就业方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到2025年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达6191.7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将近2985.7万人。其中,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目前仅有17万,到2025年该领域人才需求将达到120万,缺口高达103万。可从事工作:(1)汽车、特种车辆、工程机械、交通、保险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汽车测试、汽车运用服务与管理等工作;(2)中、高职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3)国、内外知名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等。